梦牵魂系三月街

作者:郭锋

大理三月街是云南闻名遐迩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起,在苍山脚下,结棚为市,千商云集,万众欢腾,唱歌、跳舞、做买卖、品美食,热闹非凡,千年不衰。

大理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年至655年),由传统的佛教庙会演变而成,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5至7天。公元8至16世纪初的南诏是古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与东南亚各国密切往来,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贸易集市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会。“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从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大理三月街历经1300多年兴盛不衰,不仅发挥了大理“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中心站的重要作用,而且承载了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重要功能,积淀成展现大理历史文化经济的象征符号。正如乾隆年间大理赵州举人师范作《月街词》描速的“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

这千年不衰的盛会,万民欢聚的佳节,既古朴别致,又焕发出新的光彩!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大理三月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首屆“节庆中华最佳文化传承奖”。大理州,市党委,政府各部门,以视野国际化,民族品牌化,品牌网络化的要求,突出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特色美食两大版块来展示和传播大理的历史文化和饮食文化,并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多元文化的展示和传播,让大理以崭新的形象走向世界。三月街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证,是大理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脉所系,是不可再生,不能替代的宝贵财富。

回忆我70多年来赶三月街的几次经历,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少儿首赶三月街

记得我第一次赶三月街是在1950年,我刚满六岁。当年根本没有公共汽车,只能靠马车或者步行。我在父亲的带领下,搭着一驾小马车,从凤仪一路颠簸到下关。我们简单的吃了碗米线后,再步行到新桥,改乘另一辆马车。一身疲惫的我和父亲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大理。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当夜,我和父亲住宿在父亲的妹妹,即我的阿孃家中。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沿着一条尘土飞扬的道路来到街场。我的叔叔在三月街街口开了一间茶室,在那里饮了几口茶水后就进入了主街道。街上人如潮水,人头攒动,人们摩肩接踵,仿佛不用自行走动就能被人流推搡着移动。我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琳琅满目的摊贩和商品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你来我往的砍价声也让我设身处地地明白人声鼎沸的含义,热闹的声响如同开锅的沸水,炸得耳朵轰轰直响。热闹的气氛也感染着我。

令人目不暇接的各色商品牢牢地吸引了我的双眸,让我自动过滤了双耳因嘈杂感到的不适。首先映人我眼帘的是一个个简易的小摊,周围围满了正在认真挑选商品的大人,只见小摊上摆着自家制作的土特产品,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豆粉、卤腐、乳扇、酸枣、腌梨、糖果等,馋得我口水直流。再走几步是卖中草药的区域,摊位上堆着一袋袋小山似的中草药,在我打听之下得知,这些草药都是山民们种植的或是从山上采来的,旁边还摆着自家制作加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的摊位上架着简易的帐篷,但大多数是露天的,显得比较简陋。在不远的地方,立着一棵棵树桩,上面拴着几匹马、几头牛,有几个农民在交谈生意。当年的三月街就是以药材、大牲畜、日用百货为主的交易市场。记得当年我们在三月街上走累了,就在田埂上歇一会儿。口渴了,父亲就花两分钱买上一碗农人从苍山上背下来的雪水,并放上一小勺糖稀,喝上一碗,顿时清凉舒爽;饥饿了,父亲就会买上一碗米凉粉给我吃。在三月街的出口处,围着一群人,我挤进去一看,是在耍猴戏,只见两只小猴在主人的锣鼓声中,时而登上高梯,时而骑着小车绕场一周,四周人群不时发出笑声和欢呼声,并不断地向场中丢钱币。一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父亲和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街场。

金庸大理情缘深

1998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应大理州的盛情邀请,三月街民族节期间来大理访问。我当时以州广电局总编室主任,州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云南广播电视报(大理版)》主编的身份亲自参加宣传报道,拍摄和采访了他的整个活动。10号上午他和夫人林乐怡女士参加了三月街民族节开幕式,观赏了《白州雄风》的大型文娱表演及传统的赛马活动。下午李映德州长授给他大理州门“金钥匙”,赵济舟市长授予他“大理市荣誉市民证书”。紧接着的几天时间里,他到崇圣寺三塔与市领导一块栽下了三株柏树,题写了《天龙寺》的字幅,观赏了洞经音乐,民族歌舞,品味三道茶,游览苍洱风光,同时还到剑川石宝山参观石窟,题写了《南天瑰宝》。还为喜爱武侠小说的数百位读者签名,为瑞鹤药业题写厂名。15日,金庸先生带着对大理人民的厚爱与深情,依依不舍地离开大理。

民族盛会喜空前

1991年,大理州人民政府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条款决定将三月街定为民族节。第一时间在大理电视台《大理新闻》中报道了这一消息。同年1月30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的决议》,自此三月街就成了大理州各族人民进行盛大欢庆的法定节日。此后的二十多年,每年三月街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盛大的文娱表演、丰富多彩的欢庆活动、异彩纷呈的赛马活动及热闹的经贸交易活动。而所有这些活动,我都积极地参与了宣传报道,成为最好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对三月街充满了深深的回忆和满满的感情,我与它的不解之缘还促使我编撰《三月春光漫苍洱》《大理三月好风光》《美好的三月,欢乐的白州》《白州三月涌春潮》《民族盛会喜空前》等五部电视专题片。这些专题片先后多次在大理台和云南台播出,同时还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播放,更广泛地向世界宣传了这一民族盛会。

大理三月街历久不衰。每年前来参加的国内外商家,游客达上百万人次,后又发展成为天天赶三月街,疫情期间,改为线上商贸展销和文化直播活动。近年来大理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使这个古老繁华的物资交流盛会,遵循民族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经贸交易,广交各界朋友,办得愈来愈热烈,隆重,欢乐,祥和。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声名传千史,誉滿海内外。大理各族儿女铭记习总书记对大理的企望与厚爱,齐心协力,奋发努力,建没一个美丽,繁荣,富强,文明,安康的新大理!

编辑:陈琳玲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