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天朗气清,柳树开始发芽抽绿,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色青青柳叶齐,送君江上朔云低。”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习俗,一来柳树生命力极强,插柳象征着对子嗣繁衍的美好祈愿;二来人们认为柳枝可以辟邪,于是便插柳于户、戴柳于首,所以清明节又称“插柳节”。
时至今日,清明时节人们一方面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一方面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无论古人今人,在阳春三月,偕老带幼走到郊野户外,赏花看景,沐浴春光,身心舒泰。
文案:边晶晶
美编:肖颖琳
设计:吴宛霖
审校:邓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