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走出不少能打硬仗的名将,如: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等。
陈锡联刚参军打仗英勇果敢,被称为“小钢炮”。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练,已经成长高级将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9年炮兵司令员,为炮兵的发展奠定很大基础。
1959年,接替邓华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一干就是14年。东北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尤其在1960年后中苏关系紧张后,1969年珍珠岛自卫反击战就反映当时两国的紧张程度,对方跃跃欲试,不断挑衅。沈阳军区自成立到1985年的三十年,兵力都是最多的,八十年代初达到80万人。
在他担任军区司令员14年后的1973年12月,毛主席提议8大军区司令对调,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好。
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到1975年他被任命为副总理、军委常委。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央,军区工作主要由政委与第一副司令负责。
1976年,毛主席拉着他的手,让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知道陈锡联会打仗。因此主持军委日常一段时间,放四人帮被粉碎,他主动要求不再主持军委工作,请叶帅出来,协助他。
到1980年,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辞去所担任的职务,并诚恳作了检讨。
说起这些,是在1967年以后三支两军时,开始负责地方工作,犯了错误。
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执行任务大家没有经验,加入受左的思潮影响,因而在实际中出现了错误。他作为辽宁省和沈阳军区负责人,对不该出现的问题是要负责的。
他之前向老首长邓小平作了诚恳的检讨,说在他的一生中,感到最对不住首长的,首长被二次打倒,没有站出来说话。首长说那时候谁也没办法,你也无能为力。
他说陈锡联说,你在北京不欠账,问题主要在东北,群众对你有意见,要做深刻检讨。有错误不要紧,改正就是了。
1982年,他被选入中顾委委员、常委。力所能及地出席一些会议,参加一些活动,完成组织委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