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靳东拿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戏剧艺术,它更像是生命,一旦大幕拉开,便没有回头路。错不起,也错不得。”
这话听着简单,但细琢磨,有点扎心。
为什么?因为现在能这么说话的演员不多了。
演戏对很多人来说,是份工作,是门生意,是流量变现的手段。
但对靳东来说,舞台是命。
他说:“每次站在台口的时候,总是想我不应该离开舞台,我也不能离开舞台。”
这话听着像表决心,其实更像在跟自己较劲。
靳东演了十几年戏,真正火起来是39岁演《伪装者》的时候。
在那之前,他跑过龙套,当过酒吧驻唱,甚至开过小饭馆。
考中戏的时候,他已经超龄了。但他硬是跑去招生办,求了个机会。
后来他演《秋雨》,导演吴宇森说他“用眼睛演戏”。
这话听着像夸,其实是说他演戏不靠花招,靠的是真本事。
再后来他演《闯关东》,为了演好日本遗孤的角色,大冬天在黑龙江雪地里练日语台词。
到了《伪装者》,他演明楼,一个角色三重身份。
他随身带三个笔记本,记不同身份的逻辑。
这些事,现在听来像励志故事,但放在当时,就是苦熬。
靳东不是天赋型演员,他是熬出来的。
这次他拿奖的戏是《温暖的味道》,演一个基层干部。
他说:“这些年我一直在拍影视剧,这次能回到话剧舞台,感觉就像是回了家。”
这话听着像客套,但细想,有点心酸。
现在有多少演员还愿意回舞台?
影视剧来钱快,曝光高,演砸了还能靠剪辑补救。
但话剧不行,大幕一拉,错了就是错了,没得重来。
靳东说“错不起,也错不得”,不是矫情,是实话。
演戏对他来说,不是混饭吃,是玩命。
这些年,靳东演了不少精英角色,有人说他“端着”,说他“演什么都像自己”。
但他没解释,只是默默回到舞台,用最笨的办法证明自己。
他说:“舞台是我不能割舍的地方。”
这话听着像场面话,但细品,是真心话。
现在的娱乐圈,流量为王,数据说话。能沉下心演话剧的演员,越来越少。
靳东47岁了,还在读博士,还在琢磨表演。
他说:“表演是终身修行。”
这话听着像口号,但对他来说,是生活。
拿奖那天,他说:“我在这儿拍了60%的影视剧,《我的前半生》、《伪装者》都是。
这次能在上海摘得白玉兰奖,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这话听着像感谢,但其实是提醒自己:别飘,别忘了根。
靳东不是那种会炒作的演员,他的故事不狗血,不煽情,甚至有点平淡。
但正是这种平淡,让他说的话有分量。
站在领奖台上,他说了句大实话:“错不起,也错不得。”
这话不该说,因为太实在,显得不合时宜。
但此时此刻,也只有他能说。
因为他是真把演戏当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