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德国许多行业都在努力寻找新的人才,但与死亡相关的殡葬业却突然受到热捧。
2013年,全德只有390人选择接受丧葬专业培训。十年后的学员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德国殡葬业联合会甚至预计,2025年的学员数量将达到近1000名。
20 岁的Luis Bauer在Tiktok上专门介绍殡葬的专业知识:从停尸房到海葬过程,包括突然停电的应对,这些殡葬视频吸引了130万粉丝。
Z世代的殡仪员
年轻女性似乎尤其对丧葬职业充满兴趣。自2013年以来,女性学员的比例已从45%上升至57%。
特里尔的一家殡仪馆老板Ulrike Grandjean 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ZDF的采访时表示:“也许在过去,人们在心理上不相信女性能胜任这份工作。” 现在,她21岁的女儿Fanny正在打破殡葬员是男性职业的刻板印象,接受殡葬主管培训,学习棺材科学和火葬场知识。
Fanny Grandjean非常喜爱这份工作。她在接受ZDF采访时说, “我以前很少做工匠活。但当我可以很好地钻孔时,就会非常自豪。我也曾考虑过学习心理学或医学。”但她认为,殡葬师这个职业需要将所有素质的集合:同理心、组织能力、创造力,以及一点法医的高敏感性。在殡仪馆的实习经历让她下定了决心。
下弗兰肯行政区Münnerstadt的 Theo-Remmertz-Akademie学院是德国唯一一所殡仪学校。那儿教授的课程从挖坟墓到海葬,从与亲属打交道到装饰殡仪馆。该校女学生Lilly Vass在《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解释道,“我们所做的事情远不止接送死者并埋葬他们那么简单,我们在庄严的告别中陪伴着人们。”
年轻人对丧葬业的浓厚兴趣的确令人意外。由于该殡仪学校校内的住宿一直无法满足需求,Münnerstadt老城区的酒店甚至必须定期为学员保留房间。
年轻女性对殡葬工作尤其感兴趣
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突然选择了一种几十年来被认为是阴暗和过时的职业?讲师Imke Lippert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解释道,“人们的愿望正在改变,宗教起的作用很小。殡仪人员成为正常的职业。” 在亲友最悲痛的时刻,殡葬人员就成为一个富有同理心的陪伴。
联邦协会还观察到,女性尤其被这一职业的新维度所吸引。而且这项工作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体力了。借助科技手段,90公斤重的棺材再也不用手工搬运了。而且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还需要一些诸如装饰、音乐、化妆、插花的创意,使告别仪式更加个性化。
死亡曾经被罩上恐怖的色彩,然而Z世代开始平静面对死亡:走近而不是疏远,慰藉而不是悲伤。就业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年轻人寻求工作生活中更少的等级制度和更多的意义。
来自特里尔的殡仪学员Fanny Grandjean说:“当我帮人有尊严地告别时,我感到内心的平静。我想给每个人一个好好说再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