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登山爱好者挑战极限登峰之前,肯定都考虑过最坏的结果。
但,最后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其精神可嘉,弗兰西斯和谢尔盖便是如此。
二人是一对夫妻,有着共同的攀登爱好,也因登山缔结良缘。
只可惜,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遭遇危机,最后双双葬身在那里......
01
弗兰西斯全名叫弗兰西斯·阿森特,出生在美国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园艺、母亲是老师。
她从小就对大自然很喜欢,喜欢去森林探险,喜欢去爬参天大树,喜欢去野外露营,喜欢去乡间小道......对大自然更加充满好奇。
有一天她读了一本书,书籍内容是关于登山者的,内心的情绪跳动起来,自此便爱上了登山。
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外出旅游,挑战一下国内的知名大山。
某次在登山活动中认识一位朋友,对方便是未来的丈夫谢尔盖。
他是一个俄罗斯人,父母是工人、农民,家庭背景一般。
富人有富人的享受,穷人也有穷人的乐趣,从小谢尔盖就喜欢爬山并乐在其中。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登山爱好者,家乡就有很多山峰,两个人经常一起去。
期间,父亲会教给谢尔盖很多登山的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成为一个颇有经验的登山探险员。
弗兰西斯与谢尔盖相识后,彼此之间交流许多登山经验,还分享多年来登山的故事。
一来二去两个人便熟悉了,并产生异样的情绪,最终成为一对恋人、爱人和夫妻。
婚后两人一起去爬山,一起去挑战北美落基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共同度过很多快乐的时光。
多年来,弗兰西斯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挑战一下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40岁生日那天,丈夫送给她一份地图,地图上标注的正是珠峰路线图。
弗兰西斯很高兴,眼神中充满期待与兴奋,和丈夫紧紧拥抱在一起。
旅行可以说走就走,攀登珠峰则需要充足的准备。
体力需要锻炼,计划需要详尽,准备需要齐全,每个细节都要深思熟虑。
两人每天早上都去山上跑步,进行高强度、专业性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趁着这段时间,还研究了珠峰的天气环境、高原反应情况,购买必要的登山设备。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两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了......
很快就来到珠峰大本营,当地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登山者,大家都在忙碌着、准备着。
02
登山之前,夫妻二人各自检查自己的攀登装备。
绳索、冰镐、防寒服、手套和登山靴,一样一样往背包里装,确保一样东西不少。
我们都知道,大气压强会随着高度的改变而改变,海拔越高、氧气越稀薄。
一般而言,人来到4000米以上的山脉上,就会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随之而来的就是头晕目眩、体力不足,氧气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称得上是登山员必备物品。
可弗兰西斯整理背包时,看着一旁的氧气瓶沉思良久,带,还是不带?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带。
丈夫对她的决定感到吃惊,摇头表示这样不行,一旦缺氧后果不堪设想。
都说男人是理性的,而女人是感性的,做事总喜欢抱着侥幸心理,此时的弗兰西斯就是如此。
已经下定的决心坚决不变,即便丈夫反对,氧气瓶还是没带,只保留最基本的登山装备。
其实不只是丈夫担心,周围的人也过来劝说,带着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
弗兰西斯则很自信,认为自己有多年的登山经验,攀登珠峰前又进行了专业训练,不会有问题,即便有也能克服。
丈夫眼神中依然透露着担忧神色,见妻子坚持己见,也没再说什么。
穿上登山服,穿上登山靴,辅助物品确认完毕后,两人便出发了。
登山初期十分顺利,一路上走走停停,饿了渴了补充一些能量,每到一个休息点都会复核路线,查询相关的天气信息。
回首望去,一路上都是两人留下的足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是那么耀眼。
挑战很快就来了,4000米弗兰西斯还能坚持,4500米也能坚持,5000米就有点吃力了。
这个时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很少,每一次迈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胸腔像被石头压着一般。
弗兰西斯依然坚持向上爬,丈夫则在一旁给予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来到6000米的高度。
海拔6000米,氧气稀薄只是一个因素,温度也急剧下降,呼吸的空气都带着寒意,氧气瓶在此刻显得极为重要。
奈何弗兰西斯没带,两人只能放缓脚步,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冷了蜷缩在帐篷里稍微暖和一会,然后再出发。
越是往上爬,高海拔带来的影响越明显,弗兰西斯的呼吸也越急促,每走一步都很辛苦。
脸颊、嘴唇发紫,腿部肌肉酸疼无比,显然是严重缺氧造成的。
穿过一个个陡峭的山脊,攀过一个个危险的岩壁,两个人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但,这个时候弗兰西斯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手臂开始发抖,腿脚开始无力,呼吸越来越困难。
有一次还差点摔倒,要不是丈夫及时搀扶,都有掉进裂缝中的危险。
谢尔盖让她原地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喝点热水缓缓,之后跟在妻子后面时刻注意着。
珠峰8000米被称为“死亡区”,氧气更加稀薄,寒冷更难以忍受,呼出来的空气都会立马结冰。
谢尔盖有氧气瓶还好一点,体力相对充足,体温流失的也很慢,弗兰西斯就不行了。
步伐越来越沉重,想要保持平衡,可手脚根本就不听使唤,甚至头脑都开始出现眩晕感。
丈夫也注意到妻子的变化,可又能做什么,只能减缓速度跟随,一边支持一边鼓励。
03
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峰顶越来越近,可弗兰西斯的情况更加糟糕。
爬过山的人都清楚,越是到峰顶山路越是陡峭,处处都是尖锐的石头,更何况是珠穆朗玛峰。
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难度要比在半山腰大得多,对身体的消耗更厉害。
海拔七八千米时,弗兰西斯的身体就扛不住了,此时更不用说。
即便有丈夫在身后帮助,每爬行一步都十分艰难,几乎完全丧失对四肢的主导权。
突然弗兰西斯的手开始颤抖,身体开始摇晃并向一旁倾斜,这是因缺氧、寒冷造成的晕厥。
谢尔盖立刻跑过去搀扶,但还是晚了一步,妻子摔在地上失去意识。
他试图唤醒妻子,可无论怎么喊都喊不醒,之后检查呼吸,确认还有生命迹象,仅仅是晕厥过去。
只要下山好好休息一番问题就能解决,但这里可不是人来人往的大街,而是人迹罕至的珠峰、海拔8000米以上。
别说人影了,连一只鸟都没有,情况十分危急,必须要做出一个完全的决定。
谢尔盖先是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随后果断下山求救,这也就意味着妻子要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环境。
可能有人会想,一个人带着妻子下山不行吗?最起码把氧气瓶留下。
有这样想法的人,只能说你没爬过山,如果谢尔盖这样做,不仅救不了妻子,连他自己都得交代在哪里。
谢尔盖的办法虽然无情,但却是最好的办法,早一分钟找到救援人,妻子就多一分生还的机会。
或许是感受到了什么,弗兰西斯的眼缓缓睁开,看着离开的丈夫缓缓发出声音:
不,不要抛下我,请不要离开我。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谢尔盖还是离开了,沿着来时的路快速下山,时不时回望妻子所在的地方。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还是不见丈夫回来的踪迹。
天上缓缓下起雪来,弗兰西斯一个人躺在那里,任由雪花落在自己身上,直至没了呼吸。
谢尔盖为什么不来?难道真的抛弃了妻子?其实不然。
大约一年后,一支登山队在珠峰上发现他的尸体,身旁还有氧气瓶和一些补给。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确认谢尔盖的身份,身旁的物资显然是给妻子准备的。
原来,他下山之后,立刻带着物资想要回去救妻子。
可惜登山、下山、再登山,体力几乎被消耗殆尽,一路上跌跌撞撞。
攀爬到一处陡峭的斜坡上时,因体力不支失足滑倒,从斜坡上坠落下来失去生命。
当时他距离妻子也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相见,可惜咫尺之间却远比天涯。
登山队在二人死的地方,简单立了一块碑,算是对两人的哀悼。
回顾这场悲剧的始末,如果弗兰西斯多一些理性、少一些侥幸,或许就不会因缺氧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她不会死,他的丈夫也不会为了救她跌落深渊,悲剧就可避免。
由此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不能头脑一热,感觉自己很行,然后埋头往前冲。
这样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连累身边的人。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