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在清明时,无论南北方,此时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到处都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亲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但扫墓并不是只有清明这一天,在清明节前后两个星期都是可以的。清明节的习俗和讲究其实还真不少,明天就是清明了,大家可以利用假期,和家人们一起为逝去的亲人扫扫墓,那些穿越千年的袅袅青烟,始终在诉说:唯有敬畏方能滋养文明,唯有追思方可照亮未来。清明扫墓“1要选、2不宜、3规范、4注意”,为后人祈福纳祥。
一要选
时间选择
上午9点至下午3点(已时至未时)。此时阳气鼎盛,可平衡阴阳。细分吉时中,卯时(5-7点)为“阴阳交汇”,适合在家中上香早祭。辰时(7-9点)“旭日初升”,象征家族昌隆,城市人气较多的公墓类祭;已时(9-11点)“驱邪带财”,最宜大众。
禁忌时段:午后3点后(未时结束),阳气衰退而阴气渐起,此时“阴灵易扰”;傍晚与黎明则因“阴阳混沌”,易招晦气,不宜祭祀。



二不宜
孕妇、婴幼儿、体弱多病者不宜
玄学认为胎儿“灵体未固”,易受阴气侵袭;科学视角下,墓地湿滑、病菌滋生亦威胁健康。
体弱多病者不宜
传统玄学说其“阳气不足”,扫墓易致运势波动;医学则提示情绪波动与劳累可能诱发旧疾,特别是近期有过手术和创口较大未愈合者不宜远行扫墓。



三规范
贡品要规范
供品应选择新鲜、完好的食物,如水果、糕点、白菊花等,数量一般为单数。忌带塑料花:鲜花象征生机与繁荣,应避免使用塑料花,以免显得诚意不足。
着装要规范
素色衣物(黑、灰)以示庄重,忌大红大紫扰乱气场。衣服鞋子要穿戴整齐,帽子在祭拜之时需要摘除。
祭祀过程要规范
祭祀过程不宜大声喧哗,追逐嬉戏,不宜在墓碑前集体录像、合影,不可坐在坟前供桌上休息,不能将婴儿尿布、奶瓶等物品放置在坟头。
四注意
注意焚烧纸钱时,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待灰烬完全熄灭后再离开,谨防火灾。
注意扫墓时,应清理坟头的杂草,修整坟墓,并添上新土,寓意“后继有人”。
插新枝与压纸钱:在坟上插几枝嫩绿的新枝,并压些纸钱,以示此坟仍有后人祭拜。



扫墓时不可随意动他人的供品,更不能带走,这是对逝者的不敬。
扫墓讲究还真不少,但这真不是迷信!清明时节,当我们在碑前轻拭尘埃,燃起香火,既是对先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感恩,亦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传承。你清明扫墓了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