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您好,请问是王阿姨吗?您的特殊商品已经备齐了。”快递员小李推着装满箱子的手推车,敲响了小区三栋502室的门。

一位六十多岁的银发大妈打开门,警惕地打量着小李:“你小点声,我邻居都是正经人家。这次怎么这么多箱子?”

“您一次订了整整一千瓶,厂家说这是他们单次最大订单了。”小李擦了擦汗,“要不是店家让我们特别送,我们都以为是系统出错了。”

王阿姨神秘地笑了笑,快速在收据上签字:“没出错,我就是要这么多。快进来放好,别让人看见。”

小李搬完最后一箱,忍不住问道:“阿姨,您买这么多润滑油是要做什么啊?”

王阿姨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小伙子,多问可不是好习惯。拿钱办事就行,明白吗?”

01

五月的杭州,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气息。锦绣花园小区内,一栋栋高层住宅楼整齐排列,绿化带中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这个建成不到五年的小区环境优美,住户多为中产家庭,平日里安静祥和。

居住在三栋502室的王桂芝,是一位65岁的退休大妈。她的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留下她一人独居。

王桂芝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因为工作繁忙,一年也难得回来看她几次。

平日里,王桂芝看起来与小区内其他老人无异——晨练、买菜、遛弯、打麻将,过着平淡而规律的生活。

小区物业经理张明经常能在小区花园里看到王桂芝。在他眼中,王桂芝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跟大家打招呼,偶尔还会送些自己腌制的咸菜给物业工作人员。



“王阿姨,今天又去晨练啊?”张明一大早就看到王桂芝穿着运动服在小区门口做准备活动。

“是啊,张经理。年纪大了,更要注意锻炼身体。”王桂芝笑着回答,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您老精神头真好,比我们年轻人都有活力。”张明由衷称赞道。

王桂芝摆摆手:“哪里哪里,主要是退休了闲不住。对了,张经理,最近有没有新住户搬进来啊?”

“有几户,主要在五栋和七栋。怎么了,王阿姨?”

“没什么,就是问问。人多了,小区热闹些。”王桂芝笑了笑,挥手告别。

这样的对话在过去一年里时常发生。张明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只当是老人家关心小区事务。直到半年前,物业开始接到一些奇怪的投诉。

“张经理,我们楼道里总有一股奇怪的气味,像是某种化学品的味道。”三栋的一位业主投诉道。

“是吗?我派人去检查一下。会不会是管道有问题?”张明皱起眉头。

“不像是管道问题,味道时有时无,有时候晚上特别浓。”

物业派人检查了三栋的公共管道,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张明以为是业主多虑了,只是加强了公共区域的清洁频率。

但类似的投诉陆续出现,不仅是三栋,附近的二栋和四栋的居民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与此同时,小区安保人员注意到,近几个月有不少快递车进出小区,目的地多是三栋。但这本身并不奇怪,毕竟现在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真正引起张明注意的,是一个偶然的发现。那天他正在三栋电梯口处理一起业主纠纷,恰好看到快递员推着一车纸箱走进电梯。

“等一下,”张明叫住快递员,“这么多箱子是送给哪家的?”

“502的王阿姨,她经常网购,我们都认识了。”快递员笑着回答。

张明有些好奇:“王阿姨一个人住,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我也不清楚,箱子都是封好的。”快递员按下了电梯按钮。

这次对话本可能就此结束,但当天晚上,张明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三栋502,深夜有可疑活动,建议调查。”

作为一个尽职的物业经理,张明决定亲自做些调查。接下来的一周,他特意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在晚上十点以后巡视小区。

02

第三天晚上,他在三栋楼下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当时已经接近午夜,大多数住户都已休息,但502房间的灯却亮着。透过窗帘的缝隙,可以看到屋内有人影晃动。

忽然,一个陌生男子从大门出来,左右看了看,然后快步离开。此人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穿着普通,戴着棒球帽,行色匆匆。

张明本能地感到不安,决定跟上去看看。那人出了小区,钻进一辆等候多时的黑色轿车,很快消失在夜色中。张明只来得及记下一个模糊的车牌号。

“奇怪,王阿姨这么晚还接待客人?”张明疑惑地喃喃自语。他想起了业主投诉的气味问题,心中的不安感更强了。

第二天一早,张明就联系了社区民警刘国强。

“刘警官,我们小区可能有点问题。”张明将自己的发现和疑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国强。

刘国强是个经验丰富的民警,对辖区内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认真听完,若有所思:“王桂芝,我有印象,是个退休教师吧?一直没听说她有什么问题啊。”

“是的,在小区里人缘很好,但最近的一些情况确实有点反常。”

“好,我记下了。这事我会留意,你也继续观察,有什么新发现随时联系我。”刘国强说完,在笔记本上记录了相关信息。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明继续留意着502的动静,但除了偶尔有快递上门,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他几乎要以为自己多虑了,直到那个特别的快递出现。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张明正在物业办公室处理文件,前台小姑娘匆匆跑进来:“张经理,有快递员想见您,说是关于三栋502的事。”

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快递员走了进来,自我介绍叫李伟。

“张经理,我是负责这片区域配送的。最近三栋502那位老太太的订单有点奇怪,我觉得应该告诉您一声。”李伟神情严肃。



“什么奇怪的订单?”张明放下手中的笔。

“润滑油,整整一千瓶。”李伟压低声音,“不是日常用的那种小瓶装,是工业用的大瓶,每瓶500毫升。”

张明愣住了:“你确定没搞错?一个老太太买这么多润滑油干什么?”

“确定,订单我反复核对了。这已经是她三个月内第四次大量订购了,之前都是两三百瓶,这次一下子增加到一千瓶。”李伟掏出手机,给张明看订单截图,“我们公司都觉得奇怪,但客户坚持要送,我们也没办法。”

“她付款了吗?”张明问道。

“全额付款,现金交易。”李伟说,“我们送货上门时,她总是很警惕,不让我们进屋,只在门口交接。但这次箱子太多,她不得不让我进去搬运。屋里...说实话,有点奇怪。”

“奇怪在哪里?”

“客厅几乎被箱子占满,还有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她见我多看了几眼,马上就催我出去,还塞给我一百块钱小费,让我别多嘴。”李伟诚实地交出那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张经理,我总觉得这事不对劲,所以特意来告诉您。”

张明接过钱,思索片刻:“你做得对。这事确实蹊跷,我会跟社区民警汇报的。你先回去工作吧,这事我们会处理。”

李伟离开后,张明立刻拨通了刘国强的电话,将快递员反映的情况告诉了他。

“一千瓶润滑油?”刘国强的声音明显提高了八度,“你确定没听错?”

“没错,快递员都给我看订单截图了。”张明肯定地说,“而且这已经是第四次大量购买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这事确实古怪。工业用润滑油大量囤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马上联系派出所,安排人过去看看。”

挂断电话后,张明坐立不安。他想起了三栋业主投诉的气味问题,夜间出入的陌生男子,以及王桂芝最近越来越频繁的快递。这一切串联起来,似乎指向某种不为人知的活动。

“难道王阿姨家里在进行什么非法生产?”这个念头在张明脑海中闪过,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当天下午四点,刘国强带着两名同事来到了锦绣花园小区。他们没有穿警服,试图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张明在门口迎接了他们。

“情况还是老样子吗?”刘国强低声问道。

“是的,没有新变化。”张明点点头,“要直接上门吗?”

“先不急,我们先了解一下周围情况。”刘国强思考着说,“能不能安排我们和502的邻居聊聊?”

张明带着三位警官先后拜访了501和503的住户。501是一对年轻夫妇,平时工作忙,对邻居的情况知之甚少;503则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对王桂芝的评价很高。

“王老师是个好人啊,经常帮我带孙子,有时还给我送些自制小点心。”503的老人说,“就是最近好像很少见到她出门了,我敲门找她聊天,她也总说忙,不让我进屋。”

“您有没有闻到什么奇怪的气味?”刘国强问道。

03

老人思索片刻:“有时候半夜确实有股怪味,我以为是下水道的问题。不过我鼻子不太灵,具体是什么味道说不上来。”

“最近有没有看到陌生人进出502?”

“这个...”老人犹豫了一下,“好像有几次,晚上十点多的样子,听到电梯停在我们这层,有人说话的声音,但我没出门看。”

收集完信息后,刘国强和同事们在物业办公室讨论下一步行动。

“从目前情况看,确实有些可疑。”刘国强总结道,“大量购买润滑油,屋内化学气味,夜间有陌生人出入,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

“要不要申请搜查令?”一位年轻警官问道。

刘国强思考了一会儿:“现在证据还不够充分。我们先试着上门走访,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线索。如果确认有违法行为,再采取进一步措施。”

就这样,三位警官在张明的陪同下,来到了三栋五楼。站在502门前,刘国强整理了一下衣领,轻轻按响了门铃。

门内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急忙收拾什么。过了足足半分钟,才传来王桂芝的声音:“谁啊?”

“王阿姨,我是社区民警刘国强,例行走访,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吗?”



门内再次沉默,过了一会儿,门锁转动,王桂芝探出半个身子。她穿着家居服,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紧张的笑容:“警察同志有什么事吗?”

刘国强微笑着:“没什么大事,就是例行走访,了解一下社区安全情况。能进去坐坐吗?”

王桂芝明显犹豫了:“我家里有点乱,不太方便...”

“不碍事,我们就聊几句。”刘国强保持着友善的语气,但态度坚定。

见推脱不过,王桂芝勉强打开门,侧身让几人进入。一股强烈的化学气味立刻扑面而来,刺激得众人不禁皱起眉头。

客厅里确如快递员所说,堆满了纸箱,有些已经拆开,露出里面棕色的塑料瓶。

王桂芝急忙将几人引导到一个小角落坐下,那里匆忙清理出了一小块空间。

“王阿姨,您这是在做什么项目啊?怎么这么多箱子?”刘国强环视四周,试探性地问道。

“哦,这个啊,”王桂芝紧张地搓着双手,“我最近迷上了手工皂制作,这些都是原材料。”

刘国强指了指一个打开的箱子:“这看起来像是润滑油啊?”

“对对对,就是润滑油,做手工皂需要用到一些特殊材料。”王桂芝语速很快,眼神不停地游移,“我这人一旦爱上一个爱好,就容易疯狂投入。”

张明和两位警官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出了王桂芝的不自然。

“王阿姨,我们接到反映,说您最近一次性订购了一千瓶润滑油,是真的吗?”刘国强直截了当地问。

王桂芝的脸色瞬间变了:“这...这有什么问题吗?我花自己的钱买东西,难道违法了?”

“当然没有违法,只是这数量确实不同寻常。”刘国强温和但坚定地说,“我们作为社区民警,有责任了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毕竟润滑油属于易燃品,大量存放在居民楼内存在一定风险。”

王桂芝的神情开始变得戒备:“我知道安全问题,会注意的。如果没别的事,你们可以走了。”

“王阿姨,您介意我们看看其他房间吗?”刘国强试探性地问,“例行检查,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

“不行!”王桂芝突然提高了声音,“我家其他房间很私人,不方便让外人进入。你们没有搜查令,不能随便检查我的家!”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刘国强意识到强行检查可能引发冲突,决定暂时撤退。

“好的,王阿姨,我们尊重您的隐私。”刘国强站起身,“不过为了您和邻居的安全,还是建议您不要在家中存放太多易燃品。如果有任何需要协助的地方,随时联系我们。”

离开502后,刘国强的表情严肃了起来:“情况比我想象的复杂。她明显在隐瞒什么,那些润滑油绝不可能是用来做手工皂的。”

“刘警官,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张明担忧地问。

“申请搜查令。”刘国强斩钉截铁地说,“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收集证据。张经理,麻烦你继续密切关注502的情况,特别是有没有陌生人进出。我们会安排便衣在周围监视,同时调查王桂芝的社会关系网络。”

04

接下来的三天,警方在小区周围秘密布控,记录了所有进出三栋的人员。

同时,通过系统查询,他们发现王桂芝过去半年的消费异常。除了大量购买润滑油,她还频繁在多家五金店购买各种工具和零部件。

更让人起疑的是,根据通讯记录,王桂芝经常与几个固定号码联系,而这些号码的主人都没有正式工作,其中两人还有轻微犯罪记录。



第三天晚上,监视人员发现两名男子先后进入三栋,约一小时后离开,手中拿着包装严实的纸袋。

警方尾随其中一人到一家小旅馆,当场将其控制。经搜查,纸袋内装有十几个精密金属零件,看起来像是某种机械的部分。

被抓获的男子名叫赵明,今年42岁,无业。经过初步询问,他声称自己只是受雇前去取货,并不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更不知道王桂芝在做什么。

“我就是在网上接单做跑腿的,有人付钱让我去那个地址取东西,然后送到指定地点。”赵明辩解道,“我每次能拿到两百块钱,做了好几次了,从来没问过里面是什么。”

尽管赵明的说辞难以令人信服,但他确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他每次都是将物品送到同一个地点,一个位于郊区的废弃厂房。

警方对这个厂房进行了秘密侦查,发现近期确实有人员活动迹象。厂房周围安装了简易的监控设备,每晚都有车辆进出。

结合种种迹象,刘国强向上级汇报了情况,认为王桂芝的住所可能是某种非法生产活动的中转站或组装点。

第四天上午,搜查令批准下来。刘国强带领一个小队,准备对502进行突击检查。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们没有事先通知物业,而是直接到达现场。

敲门无人应答。根据物业提供的信息,王桂芝应该在家中。经过反复呼叫无果后,警方决定强行开门。

当门锁被撬开的一刹那,屋内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