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给我们的就餐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有很多医学专家呼吁:尽量减少吃外卖,尽量少在外就餐,否则三高越来越多!



一、外卖、餐馆食物的特点

1. 高油、高盐、高糖

餐馆为追求口感,常使用大量油脂烹制(如油炸、爆炒),单份炒菜的用油量可达30-50克,远超每日推荐量。

调味时盐、酱油等含钠调料大量添加,一份麻辣烫的钠含量可能突破3000毫克(超过WHO建议的数倍)。

高糖的隐形危害也不容忽视,糖醋排骨、奶茶等含糖量常超过50克,长期摄入会引发胰岛素抵抗。

2. 食材新鲜度与加工隐患

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可能使用冷冻肉、临期食材,或通过嫩肉粉、保水剂等添加剂改善口感。反复使用的煎炸油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而红烧类菜品中的炒糖色可能含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加速细胞老化。

3. 营养结构失衡

外卖多以精制碳水(米饭、面条)为主,搭配少量蔬菜,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严重不足。研究表明,外卖餐的蔬菜占比仅为推荐量的1/3,而红肉和加工肉比例过高,这种模式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和慢性炎症。

二、长期吃外卖或在外就餐容易引起这些疾病

1.肥胖和三高

餐馆为追求口感,油盐放得多,有些菜会加糖,长期吃无疑就会增加脂肪、盐、糖的摄入,总热量摄入也会超标,就容易发生肥胖和三高。

2.脂肪肝

肝脏是营养代谢的核心器官,如果长期摄入奶茶、果汁饮料,其中的果糖需在肝脏转化为脂肪,容易导致肝脏细胞脂肪增多。

有研究表明,每周点外卖≥4次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达38%,是普通人群的2.4倍。若不干预,10年内部分会发展为肝硬化。

3.心血管疾病

外卖饮食对心血管的损害呈“链式反应”:

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和氧化胆固醇(如反复使用煎炸油)会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引发炎症因子释放。

LDL-C在损伤处沉积形成脂质条纹,同时高血糖环境加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使血管弹性下降。

如果有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机械应力增加,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特别提醒:儿童和青少年尤其要少吃外卖或在外就餐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显示,6~17岁男孩若每周外出就餐超过3次,超重或肥胖风险将显著增加20%。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青少年饮食模式与慢性病风险之间的密切关联。当前,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接近20%,肥胖问题呈现低龄化、快速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不仅影响骨骼发育和运动能力,更会引发连锁代谢异常:41%-80%的儿童肥胖将延续至成年,导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风险倍增。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腰围身高比>0.48)的青少年,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68%。

结语

强烈呼吁大家都减少外食频次,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类家庭餐;限制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红灯食物),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绿灯食物),这事关我们的体重、肝脏和心血管健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