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蹭饭,那是人家的生活方式,而韩信蹭饭,则是生活所迫,前者“高大上”,后者“低微贱”。正如魏晋时期,名士身上长虱子叫高雅,叫花子长虱子那是肮脏,能一样吗?



韩信在世人的眼里就是个人人厌恶的“叫花子”,这个家伙穷得家徒四壁,还摆出一副清高模样,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母亲去世时,韩信穷得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却非要弄个高大宽敞的坟地,说将来要有一万人来守墓。

这种人,搁谁都想踹他一脚:什么玩意呢,都快喝西北风了还装牛叉?

韩信却不以为然,他一边用鄙视的眼神瞅四邻,一边又厚着脸皮跟人家讨食,不挨揍就算他娘仙灵了。

曾经有个好心的亭长收留了韩信几个月,结果惹得亭长老婆很不开心:他是哪来的大爷?凭啥供着他呀?

韩信脸大,一点没觉察出主人脸上的冰霜,依旧吃得心安理得。



亭长没好意思逐客,亭长夫人开始“玩花活”,她将早饭的时间提前,一家人躲在被子里吃,等韩信捧着空肚皮来到厨房时只剩下冷锅灶。

韩信脸皮厚,不代表傻,他立刻明白了主人的心思,只好拎包走人,另寻“宿主”。

别拿“有眼不识泰山”来骂乡亲们,这种泰山就算再高恐怕也没人愿意高看一眼,就算你将来会化龙,现在不得扮演好泥鳅的角色嘛?

正如漂母所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给你吃食是可怜你,难道是图你的回报?



少跟我扯你将来会大富大贵,会回报我,我信你个鬼呀?我老太婆鄙视你,也可怜你,就当献爱心了。你一个钻人家裤裆的“假男子汉”,连我老太婆都做不出来,还富贵?

这话像不像路人甲扔给野猫野狗一个馒头时的心态?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认为韩信就是个养不熟的野狗,给你一口吃的是慈悲为怀,不给你吃的理所当然,踢你一脚也不为过。

这就是韩信的“可憎”之处,泥鳅嘛,你就得亲民,至少会摇尾巴,让人家觉得这一口食喂下去有价值嘛。

刘邦就不一样,人家能蹭饭能蹭出“佳话”。



比如村头两家饭店,一家武老板,一家王老太太,两家都眼巴巴地等着刘老三来他们家蹭饭,如果不是担心违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估计他们会动手抢刘邦。

咋的?刘邦喝多了能下金蛋呐?

金蛋确实没有,但有“金龙”!史书说,刘邦一喝多了就“现行”,两家老板都亲眼看见有大金龙缠在刘邦身上!

我擦,人们都说刘老三是他妈跟蛟龙生的,果然此言不虚,原来这家伙竟然是“真龙”。咱这哪是被他蹭饭,分明是引了一笔投资嘛。



更离奇的是,刘邦不像韩信,用“将来”忽悠宿主,人家当场兑现红利。史书说,只要刘邦来蹭饭,饭店当天的生意就会格外红火,扣掉刘邦的“白条”,还能狠赚一笔。

所以,两家老板为了吸引长期投资,每到年底都会一把火烧掉刘邦的欠条。

很显然,前一个故事是附会,后一个故事也没那么神奇,因为刘邦狐朋狗友多,总跟一帮人胡吃海喝,他到哪家饭店都能吸引客流,这叫“流量经济”。

能解锁“流量密码”的人就能提供对等的利益交换,所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