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萌芽。
一年一度的清明来了,借着缅怀先人的日子,朋友们记得和孩子谈谈“死亡”这个话题。
还没到清明的时候,有位姐妹就问我,如何给孩子科普“清明节”相关知识,她说:
清明节计划带孩子去扫墓,小孩子很好奇:“什么是扫墓啊?为什么要扫墓呀?”
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才更有深意,所以来问我。
确实,清明节因为跟“死亡”相关,传统做法是 避免讨论它 ,以致于从小我们都没接触过完整的“生命教育”,也就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讨论死亡。
但我们要知道,生命教育涵盖了对死亡的深入思考,从思索如何精彩地活着,到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这是一个完整且连贯的循环,缺一不可。
就如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那般自然又必然,生命教育也一定要和孩子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去交流探讨。
4岁之前是孩子的认知启蒙阶段,在他们眼中,死亡或许仅仅意味着“再也见不到”,容易引发分离焦虑; 5-9岁属于情感感知期,这时候孩子眼里的死亡就像是神秘又可怕的黑洞,容易让他们心生畏惧; 而9-18岁则迈入了哲学思考期,孩子开始意识到死亡是具有某种存在意义的……
因此,清明节作为中国极具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庄重地告别以及满怀敬意地纪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传承。
我会采用两种方式让孩子们全面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等相关习俗。
第一种方式是带孩子去看跟清明节相关的电视/电影。比如《寻梦环游记》,每年我带娃都会重温一遍。
第二种方式就是利用主题式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和清明有关的习俗、美食、由来、故事、古诗等,加深对清明节的印象。我微博每年都会分享,相信熟悉我的你能看到。
主题式学习,就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各方面的学习。
这种学习不仅仅包括单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与这项主题相关的实践。
比如我们想让孩子了解“清明节”,就可以围绕清明这个主题,从由来、习俗、美食等方面展开来支持孩子去了解。
这个“主题式学习”是很多国际学校在用的教学思路,同时我们国家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是有引入主题式学习,包括各年级教学、考试题型设置上都有涉及。
比如像在小学学习中,每逢节日,作业上都会有与之对应的主题。像清明节,语文学习上就会有对应的题需要孩子们去完成;
▲某小学三年级语文习题
在英语上,同样也有清明节为主题的作业,像某小学六年级就说要以清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其中就会考察到清明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型等。
▲小学六年级英语写作
这些都是围绕“清明节”大主题展开的内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
在这里,我也给朋友们准备了三类清明节主题式的学习资源。
第一类是清明节科普PPT、第二类是清明节科普视频、第三类是协助孩子理解清明节知识的实践工具。
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辅助孩子进行主题式学习,加深孩子们对清明节的理解。
▲部分资源截图
清明节科普PPT
这类资源是一份PPT,它用文字形式完整介绍了清明节,而且这份资源做的非常得好,整体画面设计很精美,图文并茂,孩子们看了也不会觉得枯燥。
这份PPT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英双语版本,另一个是全英版本,孩子英语基础还可以的话,可以直接用全英版本给孩子阅读;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就用中英文版本。
孩子在了解中华传统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习清明节相关的主题词汇,也算是一举两得。
它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清明节?
会告诉孩子什么时候是清明节?
它还给我们 介绍了由来 ,看完里面讲到的故事,孩子就能更懂清明节了。
故事是春秋时代的民间故事,清明节最初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一位大臣介子推。
相传,晋国公子重耳被迫逃亡齐国,有一天在山中迷路,在粮食耗尽的情况下,一位忠臣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汤供重耳食用。
逃亡十九年后,重耳重回晋国,顺利登上王位,即位晋文公。
重耳重赏了跟随他逃亡的人,但他却忘了介子推。重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介子推和母亲已经隐居山上了。
为了找到介子推,重耳下令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不过悲剧发生了,火灭时却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已经被烧死。
重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懊悔,于是为 了纪念他,重耳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这一天就是寒食节。
隔年寒食节,重耳上山祭祀介子推,发现介子推死前抱著的柳树冒出了新芽,于是他下令寒食节的隔天为清明节。后来这两个节日逐渐合并变成现在的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习俗的由来。
除了由来,这份资源里面还讲到了人们会在清明节去扫墓,一起清除坟周围的杂草,并为之献上鲜花、水果和各种贡品;
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将希望消除的病痛和灾祸的愿望放在风筝上,再将风筝放上天空,这个习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放风筝”。
另外资源里还罗列了一些清明节会吃的食物,如春卷、红色粿和草仔粿,每一种食物都分享了具体的做法。
孩子们拿着这份资源,就能了解到清明节的时间、由来、习俗、美食了,而且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自己去了解,一点都不恐怖。
清明节科普视频
第二类资源主要是视频向的,共有五个视频。
第一个视频讲清明节由来,
第二个讲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清明》,
第三个视频是讲清明祭祖坟头压纸的故事,
第四个和第五个视频给大家分享了离别的暖心短片故事。
第一个视频是上面所述故事的视频版,不想看文字版本的姐妹,也可以拿视频给孩子们去了解。
它是一个不错的动画视频,整体很轻快,内容也不会过于高深难懂。
唐代文学家杜牧古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视频里面不仅给我们展示了诗人在清明节春雨中的所见所闻,还分析了每一句的诗词大意、对单个名词进行了解释。
▲《清明》视频资源截图
杜牧的这首诗后来也被世人广为传诵。孩子在看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首诗的记忆,这首诗也是小学必备的古诗哦!
如果孩子也参与了家中的祭祀活动,配合所见所闻,那么他对清明节就会理解得更深刻。
清明祭祖坟头压纸故事: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有了扫墓的习俗,在亲人的坟墓前进行祭祖烧纸,寄去对亲人的缅怀。
那为什么扫坟要在坟头压几张纸?
其实这个习俗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他出生于沛县,后来去和项羽争夺天下。经过艰苦的奋战之后他赢了,夺得了天下,荣归故里后,他就想要去祭拜自己母亲的墓。
但由于多年战乱,很多坟墓的墓碑都没有了。
他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人的墓碑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这个故事可以跟孩子一起来看看,增长文化知识。
《云上的阿里》故事:
它是个温暖的故事,能让孩子学会感受”爱”的存在,珍惜拥有的当下。
阿里离开了妈妈,妈妈独自悲伤着,其实娇小的阿里在云上也思念着妈妈,但他们却无法见面,最后怎么样了呢?
看着失去孩子的羊妈妈的忧伤,也许孩子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妈妈的辛苦。
《和你在一起》故事:
它也是个温暖的故事,能让孩子明白爱,明白珍惜当下的可贵。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老奶奶带着鲜花去墓地祭奠她死去的爱人。有一团洁白的云朵一直跟着她,直到大雨突至,老奶奶都感觉到被保护着……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上,我们和爱人可能不会一起走到终点,但是我们的爱与陪伴不会停歇。
▲视频资源截图
这个视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让孩子感受到视频演绎的:
无论我在哪里,
我都会一直陪伴你,
虽然你看不到我,
但是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守护你,
直到永远。
清明节学习实践工具
第三类主要是一些辅助孩子学习清明节有关知识的实践工具,主要有单词闪卡、古诗上色卡、清明节主题手抄报。
单词闪卡:
它涉及到的都是跟清明节相关的专有名词,每个名词都有对应的英语。
孩子在看完第一类资源之后,就可以拿这个单词闪卡去考一下孩子,看他记忆了多少。
这些专有名词在孩子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是大有用处的。
▲部分资源截图
古诗上色卡:
在古代,清明节也是合家团聚,一起踏春祭祖的节日。
《清明》这首诗描述的是,清明节正好遇上纷纷春雨,路上的行人失魂落魄。
所以当诗人看到其他人的团聚,再想到自己孤身一人,难免有些失落感。
于是便有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等孩子熟悉了古诗以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给图片涂上颜色,这样,他对清明节时的场景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清明节主题手抄报:
每逢节日,相信很多学校都会让孩子完成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
这对会绘画的孩子来说倒不是难事,但如果孩子不会画画,那这肯定就要费大人了,所以我也给各位姐妹们准备了一些清明节主题相关的手抄报。
彩色有字的、黑白涂色、彩色无字的都有。每种类型都有几十个模板,到时候直接临摹或者打印出来都是可以的。
▲彩色有字版
▲黑白涂色版
▲彩色无字版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上面的这些方式,能够更加了解清明节,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孩子是需要生命教育的,生命教育,也是爱的教育。
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所以请不要避讳和孩子谈论死亡,而是可以告诉孩子:
“记住爱,
记住所爱之人,
只要对方还在我们心里,
那么……任何事情都不会让彼此分离。”
想要以上资源的姐妹,在文末点赞和在看+转发,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后台消息框回复关键词“清明”就可以下载了。
Yours,萌芽~
End
二胎妈妈坦白局:佛系老二竟然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