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防骗长城

街坊邻居们您是否也被这些事揪心

独居老人险被"亲情陷阱"套牢

低价旅游暗藏吸金黑洞

保健品骗局让积蓄打了水漂

别慌张

遇事找社区

公平街道帮您护航

案例回顾:

骗局步步惊心,社区紧急破局

1.骗局初现:低价旅游背后的“养生陷阱”

家住公平街道太极社区的苏婆婆平日与远在上海的女儿仅靠电话联系。某日,她接到推销员电话,受邀参加“128元两日低价游”。名义上是旅游观光,实则被带入封闭课堂推销某款宣称能改善高血压、高血糖的“负氧离子油漆”。苏婆婆想起曾在青城山居住时身体好转,便轻信其功效。几日后,推销人员再次上门,苏婆婆当场支付400元定金,并签订7万元的合同。推销员还以“违约需交高额违约金”施压,并邀约她参加次日“庆典”领取赠品。


2.家属求助:远程发现端倪,社区紧急介入

女儿通过家中监控目睹签约过程,立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陈阿姨火速上门了解情况,根据苏婆婆提供的信息,经查证发现旅行社名称“成都逍遥游旅行社”早已于2019年8月注销。此时苏婆婆仍坚信“推销员妹子热情可靠”,甚至准备次日赴约。工作人员当场揭露旅行社注销事实,拉黑诈骗电话,并安抚老人:“这400元就当买个教训,千万不能再上当!”



3.深度追踪:连环骗局浮出水面

经进一步沟通,工作人员震惊发现:苏婆婆自2020年起便与该推销员接触,多次以“低价旅游+养生讲座”为幌子,推销高价保健品,累计损失数万元。老人因长期独居,对推销员的“情感陪伴”产生依赖,即便女儿多次劝阻仍固执己见。

诈骗手法深度剖析

情感绑架,伪装关怀

骗子以“妹妹”“侄子”等亲昵称呼拉近距离,通过频繁问候、赠送小礼品建立信任,填补老人情感空缺。

伪造权威,制造恐慌

冒充正规旅行社、医疗机构,虚构“专家背书”“限时优惠”,利用老人对健康、安全的焦虑心理施压。

连环套路,步步为营

先以低价旅游诱导入局,再通过“课堂洗脑”推销高价产品,最后以“违约赔偿”恐吓老人仓促付款。

反诈小贴士:

老人与家人共筑防线

▼老人牢记“三不原则”

不轻信:对“免费”“特效”等话术保持警惕;

不透露: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

不冲动:遇大额消费先与家人、社区商量。

▼家属做到“三个主动”

主动陪伴:定期视频通话,关注老人情绪变化;

主动授权:委托社区工作人员、邻居作为紧急联系人;

主动科普:用真实案例讲解诈骗套路,如“您上次买的保健品其实是三无产品”。

▼技术防护“双保险”

为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设置银行转账延迟到账,为拦截诈骗争取时间。

▼ 温馨提示:

若子女发现老人遭遇诈骗但无法及时处理,请立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上门协助,全力守护老人财产安全!

苏婆婆的遭遇并非孤例。独居老人的防骗之路,需要社区织密“防护网”、家庭筑牢“情感堤”、社会撑起“保护伞”。让我们携手行动:多一句问候,少一次风险;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安心。用爱与责任,为独居老人撑起一片无诈晴空!

供稿:公平街道太极社区

排版:陈曦

审核:王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