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这么一句话:小迁出省,大迁出国。
这其实是在描述如今年轻人毕业后的一种普遍选择,
毕竟在大城市发展更有优势,工作机会丰富,
待遇和福利也比待在三四线城市老家要好得多。
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球范围内很多人口大国也是如此,
大家都拼命往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只为追求更好的未来。
韩国的年轻人现在一提到生活现状,满眼都是离开的计划。
23岁的朴智妍坐在仁寺洞的一家咖啡馆里,
面前摆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旁边是一张移民申请表。
她盯着表格,手里握着笔,像是在做最后的决定。
网上“逃离韩国”的话题非常火热,点进去全是讨论,
有人留言说“在这里熬不如出去闯”,还有人用数据说明问题,
2023年有60万人收拾行囊离开了,比前一年多。
她抬头看看窗外,街道显得格外冷清,免税店门前连个人影都没有。
这种移民热潮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首尔大学晚上灯火通明,但教室里的人数却越来越少。
江南区的补习班招牌依旧闪烁,可报名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年轻人站在那里,权衡着留在这里的成本,觉得不如尝试新的可能。
统计数据摆在眼前,十年间流失了600万人口,
2023年新生儿数量仅为25万,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离开的人多于留下的人。
这个国家似乎正在被掏空,年轻人看到这样的趋势,内心充满寒意。
移民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地铁里有人低头刷手机,研究移民攻略;
咖啡馆里有人讨论哪个国家更适合发展。
朴智妍填完表格后,收拾东西离开,脚步轻轻,生怕惊扰到谁。
她不是孤军奋战,60万人和她一起迈出了这一步。
这场热潮就像积蓄已久的气流,一下子全都释放出来。
现在的韩国,真的有点像一个空壳子。
釜山港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吞吐量依然保持在全球前十,
但干活的工人平均年龄达到了52岁,头发花白得像码头上的雾气。
年轻人走了,只剩下老人们在那里咬牙坚持,搬运货物。
统计局的数据清楚显示,65岁以上的人口占17%,街上随便走走,
老年人比年轻人还多,生育率低得惊人,
只有0.78,这意味着100个人中生不出80个孩子。
这种空心化的现象非常严重,2023年的数据令人震惊,
每出生一个孩子,就有1.5个人不是去世就是离开了。
首尔街头,免税店冷冷清清,店员站在门口抽烟,没人理会他们。
江南区的高楼依然灯火辉煌,但楼内的人数减少,电梯运行时显得空荡荡。
过去,韩国依靠人口红利创造了“汉江奇迹”,
而现在,红利消失,只留下一堆空壳。
街上的人少了,但工作却没有减少。
工厂里的机器仍在运转,但人手不足,货物堆积无人搬运。
农村的土地需要耕种,但种地的人都老得弯不下腰。
这个国家仿佛失去了支撑的力量,站立都变得困难。
数据显示,每年有60万人离开,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
这种差距拉大后,韩国似乎被掏空了根基。
年轻人选择离开,根本原因在于这里的生活太过于激烈竞争。
首尔大学的阶梯教室,凌晨两点依然灯火通明,
学生们趴在桌上学习,黑眼圈深得像熬夜过度。
他们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六点起床读书,
中午赶去补习班,凌晨两点才入睡。
高考的竞争异常激烈,录取率不到一半,
而前10%的家庭却占据了70%的优质教育资源。
即使努力拼搏到最后,才发现道路早已被堵死。
这种激烈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学业,还体现在工作中。
财阀牢牢掌控着这个国家,三星、现代等巨头企业,
贡献了全国60%的GDP,利润的90%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年轻人手持名校毕业证,但2023年的失业率达到15.8%,
许多人只能从事合同工的工作,工资低得连房租都支付不起。
网上有人分享经历,25岁的新人因拒绝陪酒被上司掌掴,
18岁的女孩为了学区房去做整容手术,这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
财阀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年轻人抬头望去,天花板压得紧紧的。
工厂里的流水线不停地转动,但工资却停滞不前;
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但升职的机会遥不可及。
网上“逃离韩国”下有人评论:“在这里的努力,只是为财阀铺路。”
这种内部竞争,把年轻人逼到了绝境,甚至连喘口气都觉得艰难。
韩国人移民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一句话:“去美国,过好日子。”
那时候美军基地旁长大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对美国梦的向往。
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20年,有220万韩裔移居美国,
在那里寻找机会,认为那边天地广阔。
然而近年来,风向发生了转变,2023年移民局的数据表明,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首选目的地。
青岛、烟台等地,韩人社区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挂满了韩语招牌,餐馆里飘散着辣白菜炒饭的香气,超市里泡菜摆放整齐。
上海有一家韩料店,老板姓金,热情招呼客人,
说:“这里机会更多,孩子不用熬夜刷题。”
中国经济崛起,而韩国却陷入了困境,
年轻人对比之后,心里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这种转向并非偶然。过去美国是梦想,现在中国是现实。
韩国人计算后发现,这里的生活更容易一些,不需要那么拼命。
数据也随之变化,2023年前往中国的多了,去美国的少了,
这股热潮像是压抑许久后找到的出口。
韩国政府对此感到焦虑,“黄金签证”政策出台,声称投资5亿韩元即可留下。
但数据显示,2023年这项政策推出后,本国离开的人数反而增加了20%。
引进30万留学生只能治标不治本,
工厂缺人,农田缺人,留不住自己国家的人,外面的人来了也难以扎根。
政府又推动“爱国教育”,青瓦台站出来喊口号,试图挽回人心。
但街上的人并不买账,年轻人低头刷手机,填写移民表格的手从未停下。
专家分析,文化认同感的崩塌让再多优惠也无济于事。
过去韩国人团结一致,现在却满眼都是离开的想法。
这种文化的崩溃并非一日之功。
财阀的压迫,教育的激烈竞争,让年轻人觉得这个国家没有希望。
政府大声疾呼,声音传遍大街小巷,却无人回应。
我们不是也有句古话吗,
母弱则外出经商,父强则入仕为官,家族荣耀则留故乡,家贫则远走他乡。
如果韩国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大,未来充满希望,
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国度谋生。
这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珍惜每一天。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选”秀之下的美国式荒野|阳光地带移民潮:韩国人来了》环球网:《上周韩国公民来华每天约1300人,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自韩入境人员中内地居民占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