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3%~15%[1]。过去30年来,化疗作为ES-SCL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仅能为患者带来10个月左右中位总生存期(OS)。随着IMpower133[2]等研究结果公布,以阿替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患者带来显著生存改善,开启了ES-SCLC免疫治疗新时代。阿替利珠单抗自国内上市以来,其联合化疗方案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标准治疗选择,持续推动着ES-SCLC诊疗规范化发展。本文从一例90岁ES-SCLC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一线及维持治疗获超29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病例出发,探讨ES-SCLC患者免疫治疗选择及其规范化发展。
直面挑战,阿替利珠单抗从机制到临床改善SCLC患者生存获益
在长达30年的ES-SCLC治疗困局中,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凭借其独特的作用位点和机制叩开了其免疫治疗时代的大门。在作用机制方面,阿替利珠单抗可通过重新激活T细胞为抗肿瘤作用增效;同时不影响PD-L2/PD-1的相互作用,保留正常组织中的免疫稳态,为长期用药带来安全性保障。在临床探索中,IMpower133研究凭借中位总生存期(OS)(12.3个月 vs 10.3个月, p=0.0154)、mPFS(5.2个月 vs 4.3个月,p=0.02)双阳性结果使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成为ES-SCLC一线标准治疗[2]。最新公布的6年随访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6年OS率为11%[3]。此外该研究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能为≥65岁的ES-SCLC患者带来更显著OS获益(14.4个月 vs 9.6个月),降低41%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0.59)[4]。从机制革新到临床突破、再到临床实践,阿替利珠单抗将持续推动着ES-SCLC患者免疫治疗长生存获益进程。
表1 IMpower133和IMbrella A合并分析的1~6年生存率数据汇总[3]
实例为证,阿替利珠单抗为ES-SCLC患者带来超29个月PFS
患者为90岁男性,主诉“咳嗽、咳浓痰伴咯血2年”入院。患者因无明确诱因咳浓痰伴鲜红色咯血于2022年6月就诊。于本院行胸部CT示左上肺舌段支气管闭塞并左上肺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支气管镜下活检提示倾向SCLC。PET-CT示左上肺肺癌伴阻塞性肺炎,两下肺间质性炎性改变;左侧腮腺混合瘤可能;左肺上舌段形态不规则FDG摄取增高肿块(2.8cm*6.0cm大小),左上肺下舌段见FDG摄取增高斑片影(SUVmax=3.1);纵膈及两侧肺门见形态稍大淋巴结显影,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病10余年,均对症治疗中,且既往多次行肠息肉摘除术,并于2024年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托珠单抗至今、腹主动脉瘤行“腹主动脉造影+动脉瘤腔内隔绝+左肾动脉支架置入术”。
治疗过程:
2022.08.22-2022.11.14:予以阿替利珠单抗1200mg联合化疗方案4个周期;
2023.01.13-至今:予以阿替利珠单抗1200mg 维持治疗>25个周期。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且目前仍在持续治疗和随访中。
启迪新思,阿替利珠单抗使ES-SCLC患者规范诊疗再焕新生
长期以来,ES-SCLC老年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5],其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病例中患者为ES-SCLC老年患者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4周期后病情即得到有效控制,且随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超2年未出现疾病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患者已是90岁高龄,但在长期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中仍展现出良好耐受性,这是阿替利珠单抗能为ES-SCLC患者带来持续生存获益的有力证明,也为该类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带来重要参考。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SCLC诊疗指南》特别指出,阿替利珠单抗方案可为≥65岁的ES-SCLC患者带来OS显著获益(HR=0.59)[5]。目前,IMpower133模式是《CSCO SCLC诊疗指南》中唯一提及的老年ES-SCLC免疫治疗方案。阿替利珠单抗作为我国ES-SCLC老年患者免疫治疗优选方案,在助力ES-SCLC患者实现更长生存的同时,使其尽情安享“泰”然时光。
专家简介
- 张景熙 教授 -
上海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基金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访问学者
上海市卫健委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指导中心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成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主编专著3部、主译1部、参编20余部、发表中英文论文90余篇
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市优秀呼吸医师、优秀青年呼吸医师
全国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先进个人
- 方晨 教授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组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急诊分会委员
专家专长:呼吸重症、介入,肺循环方向
截至日期:2025年4月3日
参考文献
[1]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4, 74(3): 229-263. DOI:10.3322/caac.21834.
[2] Horn L, Mansfield AS, Szczęsna A, et al. 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9(23):2220-2229.
[3] Steven C. Kao , et al. 2024 ESMO ASIA Congress. Abstract 634P.
[4] Liu SV, Reck M, Mansfield AS, Mok T, Scherpereel A, Reinmuth N, Garassino MC, De Castro Carpeno J, Califano R, Nishio M, Orlandi F, Alatorre-Alexander J, Leal T, Cheng Y, Lee JS, Lam S, McCleland M, Deng Y, Phan S, Horn 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and PD-L1 Subgroup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Atezolizumab, Carboplatin, and Etoposide (IMpower133). J Clin Oncol. 2021 Feb 20;39(6):619-630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SCLC诊疗指南》(2024版)
编辑:Cynthia
审校:Cynthia
排版:Yian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