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夜郎西
编辑|夜郎西
审核|烨 Lydia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日晞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当“空巢青年”遇上“毛孩子”
在深圳南山的写字楼里,28岁的白领陈薇每天下班最期待的,是推开家门时那只布偶猫“泡芙”蹭上来的亲昵。“加班到凌晨时,只有它会在门口等我。”
这样的场景,正在中国2亿单身成年人的生活中高频上演。
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2023年首次超过4岁以下幼儿数量。高盛的一则报告如是指出。到2030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预计超过7000万只,将会是幼儿数量的2倍。
宠物渐渐成为继“外卖、奶茶、短视频”之后的第四大“生活必需品”。
这场“人宠关系革命”的背后,是代际情感需求的剧烈变迁。
当“996”挤压社交时间,当婚恋成本攀升催生“主动单身”,当原子化社会让邻里关系渐趋疏离,宠物以“无条件陪伴者”的角色填补了情感真空。
调查显示,62%的年轻宠主将宠物视为“家人”,35%认为宠物是“情绪稳定器”,甚至超过对恋人的情感依赖。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失望。”
“宠物不会让人失望。”
这种“养宠即养己”的心理,让宠物从“附属品”升级为“情感合伙人”。
社交平台上,“云吸猫”“晒狗日记”成为新的社交货币。
抖音上#宠物治愈瞬间 话题播放量超230亿次,小红书“宠物友好”笔记月增45万篇。
线下,北京朝阳的“宠物咖啡馆”里,陌生人因遛狗自然攀谈;上海的“宠物露营节”上,95后们带着毛孩子组队打卡。
宠物不仅是私人情感的出口,更成为重构都市社交的“社交路由器”。
穷养自己富养宠
打开陈薇的淘宝订单,猫粮是进口烘焙粮,驱虫药是定期配送的复方制剂,就连猫砂都是混合豆腐砂——这样的“精致养宠”模式,正在重塑宠物消费生态。
任拓情报通数据显示,宠物电商市场连续5年增长,2024年较2020年市场规模扩大1.5倍。值得关注的是,宠物食品及用品的电商增速与婴童市场基本齐平。
“穷养自己富养宠”成为新一代消费观的真实写照。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达3453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达1668亿元。
消费升级催生细分赛道爆发:快手电商数据显示,近半年宠物智能设备交易额同比增长35%。
淘宝“618”期间宠物鱼油、智能烘干箱销量分别激增125%、408%;就连宠物服饰也出现“场景化”趋势,雨衣、防晒服、生日礼服等细分产品让“猫狗发饰”成交额暴涨214%。
更值得关注的是“健康经济”,超50%宠主每月为宠物购买营养品,处方粮、关节保健品、口腔护理套装成为新刚需,折射出年轻人将“科学养宠”等同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给宠物最好的,就是对自己生活品质的加冕。
这种“拟人化”消费逻辑正在重构产业链。
深圳某宠物集合店提供“宠物SPA+行为训练+生日派对”一站式服务,周末预约爆满。
成都的“宠物鲜食厨房”推出定制化餐食,食材溯源、营养师配比等卖点直击中产痛点。
就连宠物保险也迎来爆发期,最近出炉的众安保险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的宠物险总保费规模同比增长达129.5%,市占率领先。
当养宠从“生存需求”升级为“品质生活标配”,每个“毛孩子”背后,都是一个不断扩容的消费市场。
宠物经济如何长成万亿级“新蓝海”
在合肥百亿级宠物产业园的规划图上,宠物食品加工、智能设备研发、生物制药等板块清晰可见,这座中部城市正试图复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奇迹。
政策东风下,宠物经济已从“小众业态”升级为“城市经济新增长点”——深圳出台《宠物经济集聚发展措施》,从研发到销售全链条扶持;上海推出“宠物友好社区”建设标准,带动商圈客流提升20%。
资本更是嗅觉敏锐,企查查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宠物经济相关企业存量逐年稳步增加,截至今年3月3日,我国现存432万家宠物经济相关企业;成立年限上,我国宠物经济相关企业主要为近三年成立,占比近八成;行业分布上,我国宠物经济相关企业集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超八成。
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正在创造无限可能。
上游,乖宝宠物、中宠股份等国产品牌逐渐打破外资垄断,通过鲜肉配方、功能细分抢占中高端市场,“麦富迪”“爵宴”等品牌在“618”销量不输国际大牌。
中游,智能硬件崛起,喂食器、摄像头、空气净化器构建“物联网养宠”场景,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的宠物智能项圈已实现健康监测、定位追踪等功能。
下游,服务生态日益完善,2020-2024年中国宠物殡葬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6.7%,2024年突破45亿元,2030年预计超180亿元,一线城市渗透率超45%,下沉市场增速达60%。
“宠物临终关怀”“基因存储”等服务满足情感寄托需求,甚至催生“宠物心理咨询师”等新兴职业。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向奔赴,让中国宠物经济展现独特韧性。
当海外市场还在为“宠物老龄化”发愁,中国市场正凭借“Z世代情感刚需+供应链优势”快速迭代:国产宠物零食通过直播电商远销海外,智能猫砂盆成为亚马逊爆款。
同时,本土企业更懂“中式养宠”需求,添加枸杞、山药的“养生狗粮”,适配小户型的折叠式宠物家具,精准击中年轻宠主的“文化认同”。
预计到2028年,中国宠物经济规模将突破1.1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在上海某宠物医院的候诊区,主人抱着生病的猫咪排队两小时,结账时千元账单眉头都不皱——这样的场景既见证消费力的旺盛,也暴露行业痛点:标准缺失导致服务质量参差,部分企业靠“智商税”产品割韭菜,智能设备数据安全隐患初现。
当然宠物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管之手”与“市场之手”协同发力。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理念的深层变革。
当“养宠自由”成为年轻人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尺,当“宠物友好”成为城市文明的新标签,这场始于孤独的情感连接,正在催生更广阔的社会价值:企业推出“带宠上班”福利吸引人才,商场设置“宠物休息区”提升客户粘性,甚至有社区通过“宠物社交”重建邻里关系。
宠物经济的终极形态,或许不是单纯的商业扩张,而是人与宠物、人与城市、人与自我的关系重构。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宠物经济的勃兴早已超越“孤独生意”的范畴。它是年轻人在高压社会中搭建的“温柔港湾”,是消费升级浪潮中崛起的“新消费范式”,更是中国商业文明向“情感价值”转型的风向标。
当第一只戴上智能项圈的宠物狗在公园奔跑,当第一份宠物鲜食通过冷链配送到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千亿市场的狂欢,更是一个时代对“爱与陪伴”的终极追逐。
在这个看起来“人均缺爱”的时代,宠物用毛茸茸的存在告诉我们:或许最好的经济,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而是让每个灵魂都能找到温暖的归处。而这,正是“毛孩子经济”最动人的底层逻辑。
文章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投资德阳《【经济科普】宠物经济:萌宠背后的万亿商业帝国》
2.Nint任拓《宠物行业报告下载 | 3000亿新经济:所有宠物生意都是人的生意》
3. 36氪《当中国宠物数量,超过婴幼儿总量》
一点想法(北京)旗下矩阵公众号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中美网友“账本大公开”: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中美网民开启民间外交》
《“病来如山倒”,造车开始大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