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恰逢周日。走上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外石村的山路,就仿佛踏入了一幅春日画卷。路边桃花开满枝头,柳梢吐出了点点新绿。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村中民宿广场附近一片片翠绿的竹林与金黄的迎春花交织,宛若打开了大自然的调色盘。

村中既有古朴的石墙与斑驳的瓦檐,还有带着新奇店招的民宿,往昔岁月的故事,新开的民宿小院,混搭中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潮的气息。

游客们围坐在广场的活动大棚下,有人拿着相机记录直径两米深达一米的大锅炖菜。乡村大厨王方桥在柴火升腾的大锅边挥铲翻菜。他说:“我干厨师二三十年了,以前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是我掌勺。”


外石村里,游客在品尝免费大锅菜。

中午时分,游客云集,大家开始品尝免费大锅菜。蒸汽与香气让人心生暖意,仿佛一下回到了以前那个炊烟袅袅、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乡村岁月。“这味道太正宗了,让人想起小时候奶奶做的饭。”一位游客感慨道。这一刻,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城里人与村民、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共享这一锅热腾腾的山村乡情。

外石村的免费大锅菜不仅食材新鲜丰富,更在于制作过程中的用心与真诚。村党支部书记王振不仅是村庄的领头人,也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厨师,他曾在济南干厨师多年,后来为了改变村庄面貌,他才回村带着村民一起发展。每个周末的大锅菜他都会亲自上阵,帮着王方桥一起备菜炒菜。目前村里的一二期民宿建设和运营,也都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


免费大锅菜提示牌。

为了保证菜品的地道风味,外石村选用的都是本地自产的原材料,比如老面馒头、自家磨的泉水豆腐以及山上采来的野菜。“俺书记可好了!”村妇联主席李正玲一边择着刚摘下的面条菜一边说:“为了让大家吃得更好,小振书记特意安排人去山上采摘苦菜子。俺这一锅菜的成本并不低,每次光是肉就要买20斤,再加上其它配料,一顿饭下来需要七八百元。”

一个周末两顿大锅菜就需要一千五六百元的投入,这笔投入换来了游客们的交口称赞。“我们的老面馒头已经打响了口碑了,很多游客下单要买,让我们按时蒸好了发快递到市里。”王振说道,“游客都说不好意思光吃我们的饭,希望村里有啥能卖的农产品都买点。下一步我们将陆续配套农产品小集市、乡村美食一条街等业态,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下,把消费带动起来。”


王振在大锅边炒菜。

“我们村里还新建了竹林剧场,济南市音乐家协会的音乐家们会定期在剧场里搞演出,看乡村美景、品农家美食,还有美妙的音乐相伴,我们村这魅力杠杠的!”王振很自豪地说。

从民宿集群到大锅菜,从传统烹饪技艺到现代文旅融合,外石村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正以一锅免费大锅菜为支点,撬动乡村旅游的“热经济”。


村里蒸的老面馒头。

外石村紧邻着的里石村和石匣村,都是旅游资源优越的山村。春季石匣村的杏花是济南人心中的观花打卡胜地,目前石匣村正在把村里的老石头房子改造成民宿,并建设了配套停车场和乡村道路。石匣村南新修的三石绿道连接着三个村庄和诸多景点,更是济南市民徒步、摩旅、骑行的网红打卡地。

免费大锅菜带了“流量”,也给另外两个村子带来了新课题:外石村的流量能否变成自己村的留量?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唐峰 通讯员 温欣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