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道,法国外长巴罗日前结束访华行程,临行前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谈,双方就深化中法合作交换意见。
巴罗此行的背景并不简单。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经贸秩序发起冲击,欧洲多国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美国的贸易压力,另一边是与中国深化合作的现实需求。法国外长访华,既是中法关系的延续,也是欧盟在中美欧三方博弈中的微妙试探。
巴罗资料图
在上海,巴罗与陈吉宁的会谈释放了明确信号。陈吉宁提到,上海愿在两国元首战略指引下,深化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巴罗则表示,法方期待以此访为契机,密切友城交往,增进中法友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双方的表态看似友好,但背后却暗藏深意。
欧盟内部对美态度正在分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欧洲多国承压,德国总理朔尔茨直言,美国选择了一条“只会有输家的道路”,关税和孤立将损害所有国家的繁荣。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隆巴尔也呼吁对美产品提高关税,以迫使美方退让。然而,欧盟委员会却释放出妥协信号,据知情人士透露,欧委会已开始为“对等关税”政策生效后的美欧谈判做准备,列出了一份包含降低关税、放宽法规等妥协领域的“条款清单”。
这种矛盾的态度折射出欧盟的战略困境。一方面,欧洲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对冲美国的贸易压力;另一方面,欧盟又不愿彻底得罪美国,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巴罗访华期间,法方提出延长中国对欧盟干邑反倾销调查期限的诉求,最终达成延期三个月的共识。这一结果看似缓解了法国干邑行业的燃眉之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欧贸易纠纷。
欧盟资料图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妥协能否换来美国的“关税豁免权”仍是未知数。此前,日本和印度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已付出代价,却未能获得实质性让步。特朗普政府的谈判逻辑是“绝对公平”,即便欧盟愿意妥协,美国也可能找到新的征税理由,继续在经贸合作中占据上风。
巴罗访华的另一层深意在于,法国试图通过与中国深化合作,巩固其在欧盟内部的领导地位。马克龙政府希望在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领域与中国携手,同时避免在对华电动汽车征税等问题上被美国裹挟。然而,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德国、意大利等国对华政策存在分歧,法国的单边努力难以撼动整体格局。
上海会谈中,陈吉宁提到,上海正聚焦建设“五个中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成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这不仅是对上海发展的总结,也是对中法合作潜力的暗示。法国若想真正与中国深化合作,必须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拿出实际行动,而非仅仅停留在外交辞令层面。
欧盟资料图
欧盟的战略选择将直接影响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若欧盟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中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受限;若欧盟能摆脱对美依赖,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全球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数。巴罗离开上海时带走的,不仅是干邑反倾销调查的延期,更是中法关系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变量。
在全球化逆流与地缘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欧盟的每一步选择都将被放大。法国外长的上海之行,既是中法合作的延续,也是欧盟战略调整的缩影。未来的中欧关系,注定不会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