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但总有人想掀翻牌桌。
西安三桥商圈,华润置地打造的50万平方米万象里项目暗流涌动——一场涉及1143万元质保金的“罗生门”,正在地产商与总包方之间上演。
质保金纠纷引发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已经产生,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被夹在中间,拿不到钱,也无处说理。
这场博弈背后,是地产江湖变迁的缩影。
福建六建“濒临破产”,该公司及股东福晟集团多个项目相继在阿里司法拍卖网进行招商或拍卖。华润置地自身亦背负40余宗诉讼。
质保金,这一本为工程质量兜底的“安全阀”,最终沦为华润置地和福建六建矛盾的焦点。
质保金困局
2012年,西安土拍市场上演了一出震惊四座的拿地操作。
当时绿地在高新建设超高层、中海围绕曲江打造住宅、保利在城北推新城市界面,华润置地的打法出乎意料,首入西安,落子三桥。
彼时的三桥,在老西安人心里的印象就是“城乡结合部”,衰败破旧的街道、拥挤混乱的交通、错综复杂的规划,还有集中连片的小产权楼盘,这里的开发难度令地产商迟迟不敢下手。
有人不理解:“华润是怎么考虑的,居然把商场开到这里,为什么不开在城墙里?”
事实证明,华润二十四、西咸万象城的成功运作,炒高了三桥板块的热度,证明了其超前的目光,华润置地加大投入。
2018年,华润置地与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福建六建)签订了西安万象里项目西地块一批次总承包工程,该项目便位于三桥商圈。
福建六建在西安的中标情况
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万象里项目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包含8栋LOFT公寓、1栋商务写字楼及商业街。
万象里总包方福建六建,自然也是华润置地精挑细选的,拥有多个大项目的施工经验。
从公开招标信息可知,福建六建自2014年进军陕西市场后,先后中标了曲江合创、万科、西安名京等多家地产公司的施工项目。
双方一拍即合,据澎湃新闻报道,2018年12月,双方签约合同时,约定了3%的质保金,约1143万元,谁承想导火索就此埋下。
按照故事的发展,本应该是“两年质保期就清账”的结局,可是当福建六建拿着付款申请书,包括一个农民工工资专户和五个法院执行款专户,华润置地却开始“统一斟酌研判”。
更魔幻的是,从澎湃新闻公开的合同维保验收表来看,万象里维保经办人已于2025年2月25日同意退还保证金约934万元(经双方协商,除去已使用的质保金、保留金等款项)。但福建六建却迟迟收不到款项,导致他们无力给下游供应商和劳务队支付相应款项。
在此情况下,福建六建焦急万分,也是在情理之中。
双方“唇枪舌剑”
3月28日零点时刻,西安华润置地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西安华润置地)在其官微中发了一个澄清声明,4000+的阅读量成为近半年最高。
关于质保金退付争议,声明称:质保金确实已经于2024年12月底到期,项目资金充足,之所以未能退付,系福建六建濒临破产,引发多起债务诉讼。项目收到了9份法院协执通知书,协执金额超出质保余额,所以才没法支付。
早在2022年6月,福建六建被申请人提出破产审查,此后,该公司及股东福晟集团多个项目相继在阿里司法拍卖网进行招商或拍卖。
如今,福建六建的工商动态信息中,均是立案、被执行人、股权冻结、被限制高消费等信息。仅被执行人就出现了109次, 被执行总金额37.77亿元。
华润置地公示的9份法院协执通知中,包括送达日期、涉及法院、案号,涉及西安、咸阳两地五区法院。
华润置地在其官微的回复
不过,福建六建对澎湃新闻的回复中,对上述9份法院协执一一进行了回应,其称,除去9份法院协执的金额,华润置地仍应退还福建六建147万余元
双方各执一词,到底谁有理?
镐京笔记咨询了一位业内资深律师,其表示,“福建六建的核心观点为,即使华润置地根据法院的协执要求,履行完毕全部协助执行义务后,质保金仍有结余,结余部分华润置地应支付给福建六建。福建六建的主张具备一定合理性。但是针对华润置地目前反馈资金充足,却尚未履行协执义务的情况,不排除其所谓的‘资金充足’仅代表账面资金充足的可能,如果账面资金暂时无法实现实际支取使用,则履行协执义务并退还结余质保金,可能会对华润置地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声明里还提到了令人费解的一点,西安华润置地非要等“全体法院点头”方能支付。
上述律师认为:“在法院已经发‘协执通知’的情况下,华润置地根据协执顺位,依次向法院支付执行案款,是法定义务。”
谁该为这场纠纷买单?
质保金纠纷,引发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已经产生,波及到福建六建向下游环节的支付。
“华润置地目前迟延支付的顾虑可能集中于:一是多法院下发的协执,如果就某一法院的协执通知予以配合,大概率其他法院会要求一并执行,短时间内华润置地的资金压力较大;二是该笔款项目前需要从华润置地账户支取,根据企查查公开信息,华润置地亦有40宗涉诉案件,且过半数为被告案件。”上述律师说道。
陷入僵局的质保金纠纷,是否会走向诉讼程序,或者法院加大执行力度,仍需进一步观察。
这场博弈背后,是地产江湖变迁的缩影。
质保金,这一本为工程质量兜底的“安全阀”,最终沦为华润置地和福建六建矛盾的焦点。
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转型关键期,类似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上述律师提到了几种常见纠纷:一是房企延期交房,引发业主集体维权;二是房企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重整环节;三是房企与银行、建设方等因逾期还款、工程款延期支付等问题,引发的诉讼案件,且该类案件争议金额一般都以千万为单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房地产作为“防风险”领域的首位任务,更是通过一套组合拳,释放明确信号。
比如,通过降低成本释放购买力,激活刚需与改善需求;融资松绑与债务风险化解,修复地产行业流动性;以专项债扩容和土地存量盘活,破解财政与库存矛盾。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这句话形容当下房地产行业的处境再合适不过了,毕竟,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往往是最好的转型契机。
(图片来源:建设通、华润置地西安公司官微、AI制图、封面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