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出新规,美方不信邪,非要来以身试法。
据新华社报道,3月24日,中方发布并实施《反外国制裁法》22条规定。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这次修订后细化了反制细则,拓宽了我们的反制空间与效果,更有利于我们通过法律法规应对外部无理打压,捍卫自身利益。
不过就在新规公布的第二天,美方就主动找麻烦。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了两份制裁清单,一份主要针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以及超级计算器产业,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2家中企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另一份主要针对我国的量子技术产业,将安徽科华贸易等42家中企列入清单。
美方所谓的“实体清单”,是美商务部等部门负责管理的一种出口管制机制,被列入清单后,只有在获得美方分发的许可证后,才能从美国进口相关物项。不仅如此,美方一贯善用长臂管辖政策,就算不是美国公司,只要使用了美国技术或软件生产的物项,也必须遵守美方的“实体清单”,否则将面临罚款,甚至是制裁。
美方制定“实体清单”以来,多次通过这一机制打压我国科技产业,试图阻止中方的产业升级进程。不过中方早有先见之明,近些年来,中方一边在不断整合各行业,尤其是关键矿物领域的资源,另一边不断完善出口管制以及反制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制链,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这次既然美方要以身试法,中方绝不会手软。3月26日,我外交部以及商务部在记者会上,对美方无理打压中企的做法,做出了正面回应。发言人先是批评了美方的做法缺乏正当性,将给中美双方以及全球产供链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发言人还强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中国实体的合法权益。
这番表态,其实就是预告了结局,美方的单边制裁,将遭到中方的有力反制。对我们来说,可用的反制方案很多。首先,可引用的法律依据有很多,且十分完善。其次,反制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可以继续收紧对美出口关键矿物,卡美国的脖子。
事实上,美方这次无理制裁中企的做法,动机非常明显,那就是要在谈判前创造筹码,这已经成了美方的惯用套路。据新华社消息,3月26日,美贸易代表格里尔主动向中方打来视频,与中方高层就双边经贸议题坦诚且深入的交换意见。
外交措辞都是很讲究的,坦诚说明双方在表达各自关切与立场时很直白,深入交换意见说明讨论的很多,但各说各话,没能达成共识。
在这次通话中,中方明确表示,对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华加税、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方频繁引用的301调查,以及4月2日即将生效的对等关税等做法,表达了严正关切,并希望美方能够尽快回到平等协商的正确道路上来。
这通电话是美方主动打来的,时间节点很有讲究。特朗普的亲密盟友戴安斯刚刚结束访华,想必已经将中方的立场清晰转述给了特朗普。在得知这轮沟通结果后,特朗普任命的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对等关税生效前,主动打通中方电话,说明美方加税,完全就是讹诈套路。中方对此一清二楚,所以直截了当的表述了立场。
现在着急的不是中方,而应当是特朗普。四处加征关税所造成的反噬效果,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美联储已经暂缓降息,特朗普再这么任性下去,恐怕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回弹等问题,都会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