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中国·中国发展网传播矩阵(通讯 雷龙宇)2025年3月28日iHOSA 健康与公益未来领袖研习社中国站于长沙正式举办,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能量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王方圆受邀为活动参与学生带来“公益长期化”的专题工作坊。此工作坊聚焦青少年公益素养体系的建设,以系统视角引领学生认知公益的“生命周期”。

王方圆从“什么是真正可持续的项目模式”、“如何突破短期项目瓶颈”、“项目目标如何与现实资源匹配”等根本性问题入手,引导在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深入理解公益项目的本质。



王方圆指出,青少年阶段的公益行动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与理想初心,若缺乏系统方法支持,很容易陷入“活动即项目”的认知误区。工作坊通过“公益生命周期”划分为目标设定、路径设计、资源统筹、传播安排与动态调整五个阶段,帮助学生建立对“项目系统工程”的初步认知。

本次工作坊引入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工具,带领学生完成了从目标设定(SMART)开始,经过逻辑框架和变革理论引导完善项目环节和逻辑(Logical Framework、Theory of Change),进而围绕利益相关方识别(Stakeholder Map)到影响力传播(Storytelling for Impact)的全链条练习。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对自己项目进行了结构性的拆解与优化。



课程特别设置了“从模糊到清晰”目标诊断环节,帮助学生从泛泛而谈的“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环境”中,细化出可衡量、可落地的公益目标。同时,通过绘制个人项目的“路径图”,让学生进一步识别了项目的可行路径与阶段性成果,初步具备将校园构思推向实践的能力。

王方圆老师在讲授中强调,真正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往往不只是做得好,还要“讲得好”与“联结得深”。他带领学生围绕项目中的核心受益人、支持人群、可能阻力方,绘制出利益相关方地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这些角色之间的沟通策略与合作机制,进而推动学生建立“项目执行”之外的“资源联动”能力。



在传播层面,课程特别设置了“公益故事讲述”实战单元。每组学生根据自身公益项目选定主人公,构思基于真实经历的公益故事。在分享中,有的故事描绘了乡村儿童面对阅读资源的稀缺与努力坚持的细节,有的则讲述了在心理健康支持计划中学生与志愿者之间的情感链接,展现了“被看见、被倾听”的重要性。王方圆表示:“故事,不只是传播的媒介,更是情感与行动之间最有效的桥梁。”

据悉,iHOSA ( Innovative Health Originator for Social Well-being Advancement)是以推动个人生命健康与社会福祉为使命的素养研习平台,拥有48年的历史积淀,累计影响全球超过 350 万青少年。2025年活动季,全球年度参与人数突破30万。引入中国以来,iHOSA 已覆盖超过 600 所学校,上万名中国学生从中受益。iHOSA中国站不仅提供展示学术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高含金量机会,更帮助学生通过社会议题的关注、公益行动与社会影响力彰显使命感,展示顶尖大学招生官高度认可的利他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此次“公益长期化”工作坊作为2025年iHOSA中国站特别设置的公共议题能力训练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将健康专业认知与社会系统理解相结合,在“专业+公益”的路径上拓展未来领导力视野。

在工作坊最后,王方圆对现场全体参与学生寄予深切期望。他强调,真正的公益不止于一次活动,更是一种持续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他鼓励青年学子:“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与成长中,始终保持一颗探索的心、热忱的心和自省的心。在课堂上努力钻研,在行动中不断试错,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每一次看见痛点,每一次试图改变,都是在用行动守护初心、照亮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