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梅里斯
阳光洒在达斡尔族特色的“介”字房民居上
地房子村村民鄂某、沃某夫妇
来到卧牛吐镇综治中心
日前
老两口通过手机扫码反映的土地纠纷
今天就要在这里得到调解
“没想到扫个码,事儿就办成了!”
老两口的笑容里
藏着这个小城基层治理的创新故事
一张网:让治理力量“沉下去”
在梅里斯的街头巷尾
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派出所民警在村口和村民唠家常
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树荫下开展普法“微课堂”
律师通过手机视频为牧民解答草场纠纷
这些生动的画面
源自梅里斯创新的
“四所一庭一中心+N”联调联动解纷机制
区综治中心主任于世琦向记者介绍
“过去是各部门单打独斗,现在是拧成一股绳。该模式以7个乡镇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等专业力量,将60余名警力、11名专业律师、20余名法官、10余名检察官、23名法律顾问和156‘法律明白人’精准投放到98个村屯社区。就像在基层织就一张‘法治服务网’,群众遇到问题总能找到‘对口’的解决渠道。”
一条链:让矛盾纠纷“化解掉”
莽格吐乡的粮农和辽宁锦州的粮商刘某某
因收粮价格问题发生纠纷
乡综治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即启动联调机制
司法所厘清历史脉络
派出所固定证据
律师提供法律意见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和解
莽格吐乡综治中心主任任丽岩告诉记者
“这样的‘疑难杂症’,过去可能要沟通联系很久后,双方才能达成一致,现在就地就能化解。”
梅里斯独创的“200米矛盾纠纷吸附圈”
让“小事不出村”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机制运行以来
21起积压多年的“骨头案”成功化解
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7%
在雅尔塞镇,人民法庭把巡回审判车开进村屯
一场场“田间地头”的庭审成了最生动的法治课
一码通:让民生诉求“跑起来”
“扫扫码,事办了!”
如今成了梅里斯群众的口头禅
依托“码上办·马上办”平台
村民遇到烦心事,只需扫描专属二维码
诉求就能直达责任部门
平台月均处理诉求160余件
响应速度最快只要2小时
在莽格吐村,独居老人通过平台反映吃水难
当天就有工作队上门检修
在共和镇,农户扫描二维码咨询补贴政策
第二天就收到详细解答
这种“指尖上的治理”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
更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正如梅里斯百姓所说:
“二维码虽小,却是检验治理成效的试金石。”
一幅景:让幸福指数“涨起来”
走进如今的梅里斯
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质”
达斡尔族非遗传承人
在综治中心调解民族文化纠纷
网格员用“双语”宣讲政策
法官用“苞米茬子话”解读法条
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治理智慧
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费春林表示
“基层治理既要讲法理,也要有温度。下一步将把更多社会力量纳入‘N’的范畴,让民宿业主、快递小哥等都成为‘移动网格员’,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
“四所一庭一中心+N”不仅是一套工作机制
更成为浸润日常的治理生态
它如同达斡尔族刺绣的彩线
将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紧密编织
绣出了一幅边疆小城的和谐画卷
记者丨丛明辉
编辑丨李 悦 校对丨王佳旭
责编丨陈佳玉 总编丨贾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