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纽约时报》一则消息震撼世界:特斯拉CEO马斯克将听取“对华作战计划的绝密简报”。此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也让美国内部的种种矛盾与复杂博弈浮出水面。



特朗普(资料图)

消息传出当晚,白宫、五角大楼和马斯克本人纷纷出面“灭火”。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斥责该报道“完全虚假”,还着重强调“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据《纽约时报》进一步披露,马斯克原定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会面的主题,从“对华作战计划”紧急调整为“政府效率与创新”。会面结束后,双方对讨论内容守口如瓶。特朗普更是罕见地表示,马斯克在中国有业务,不应接触敏感信息。这一系列操作,无疑让这场风波充满了疑点。

特朗普的表态,被不少媒体解读为美国政府内部对华策略存在分歧。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分歧确实存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承担了全球40%的产能,一旦中美关系因军事冲突升级,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硅谷巨头必然会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多方人士早已发出警告,点明经济层面的深度交融使得军事冲突的代价难以承受。这背后反映出鹰派主张强化军事威慑,而务实派则担忧经济脱钩带来的严重后果。特朗普的“不战论”,看似矛盾,实则是一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既想通过军事部署和科技竞争对华施压,又要避免直接冲突造成两败俱伤。



特朗普(资料图)

尽管特朗普否认有对华作战计划,但美国在军事方面的动作却从未停止。美国2024财年国防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除了给“印太司令部”的常规拨款,还专门批准600亿美元用于所谓的“印太威慑”。我国国防部也多次指出,美国“渲染中国威胁已无可救药”,其言行不一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

在这一事件发酵的同时,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此前白宫发生的“泄密门”事件。当地时间2025年3月15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加密通讯软件Signal的“胡塞PC小组”群聊中,发送了空袭也门的详细计划,包括打击目标、武器配置及精确时间表。而《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意外被拉入群聊,目睹了这一切。消息曝光后,白宫陷入舆论漩涡。虽然相关官员极力辩解,称未发送机密材料,但戈德堡公开的完整群聊截图显示,美政府高官不仅讨论了攻击优先级和武器参数,还实时更新战场动态。

这起“泄密门”事件引发了美国两党批评。民主党要求彻查并解职涉事官员,认为这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共和党则将责任归咎于“技术漏洞”。但无论如何,此次事件都暴露了白宫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Signal已成为特朗普政府日常讨论政策的平台,可它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五角大楼此前也曾警告禁止使用其传输机密,然而美国高官们依旧我行我素。



特朗普(资料图)

回到“对华作战计划”传闻,假如真有这样一份计划,却出现可能被泄露的情况,其背后的“内鬼”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特朗普此前就曾怀疑身边人,比如妻子梅拉尼娅、女婿库什纳,是向FBI泄密海湖庄园机密文件的“内鬼”。在对华事务如此敏感的时刻,若真有“内鬼”,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中美外交层面也有新动态。3月21日,我国外交部证实美参议员戴恩斯访华。戴恩斯此行或许是为特朗普访问中国铺路,外媒猜测其可能涉及芬太尼问题、贸易逆差,以及台海、南海等敏感议题。中方虽欢迎对话,但坚决不接受美方的“预设条件”。戴恩斯访华与“马斯克事件”,都反映出当下中美关系中谨慎的外交试探与激烈的战略博弈并存的局面,也凸显出美国在面对中国时“既恐惧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态。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美国在军事、贸易、科技等多领域小动作不断,即使在外交上释放一些缓和信号,也不能放松戒备。中国应继续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和发展利益,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在气候变化、反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寻求与美国的共同利益点,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稳步推进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稳定的方向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