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疾控局、省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善、中医人才强基培优、医院管理科学规范、县域中医辐射带动、数智中医赋能增效、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明确了7项行动,26条具体措施。


为加快推进山东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措施,到2030年山东省县级中医医院要实现“五个100%”目标,即: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率、基础设施标准化率、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标率、二级甲等达标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标率全部达到100%。

措施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床位设备配置,加强县级中医医院老年病、儿科建设,三级县级中医医院应开设儿科病房,老年病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二级县级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2025年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水平。

为推动中医药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措施要求,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以及孕产妇、慢病等重点人群,加快推进儿童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专病诊治中心建设。完善县级中医医院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推广开具中医药营养饮食、运动处方,对慢性病、肥胖等人群加强膳食、运动指导,推进基层慢性病多病共管。2025年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至少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每市至少1个县(市、区)建成“智慧共享中药房”。

根据措施,要实施中医人才强基培优行动合理配置县级中医医院人员,2025年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配备应达到60%以上。支持全国、全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对口帮扶形式建设传承工作站。同时,发挥县域中医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县域医共体,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医药“三中心”建设(县域中医诊疗指导中心、智慧共享中药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为推进中医生活化和数智化,措施提到,要加强中医治未病等文化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普及推广,加大“二十四节气中医药养生”宣传。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和内容,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签约居民提供定制化中医养生服务。2025年,全部三级县级中医医院和70%以上二级县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及以上。

此外,要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般中医医疗服务可继续按项目付费。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合理确定分值,实施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县级中医医院要落实医保基金使用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强化诊疗行为管理,提升医保基金规范化使用水平。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