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市人大

爆料加微信 :kkwz0577 、WZSK1112

灵昆街道位于温州湾口中部瓯江口内,东临东海并经灵霓大堤与洞头区霓屿街道相接,西与鹿城区七都街道一水相依,北与乐清市磐石镇、柳市镇隔江相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出行是灵昆岛居民最关心的事情之一。群众的心声就是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洞头区人大代表黄建勇多年来一直关注着灵昆岛内居民的出行需求,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居走访调研,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收集好每一条有效的建议,为改善灵昆居民出行条件不懈努力。

心系群众 用心解决出行畅通

自2015年区划调整到位后,洞头区委、区政府逐步加大对灵昆岛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在温洞快线、151路公交、洞头至龙湾机场、洞头至附一医新院等客运班线上设置灵昆停靠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灵昆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但灵昆与洞头城区之间的交通仍非常不方便。洞头交运集团有发往各地的长途班车,灵昆为必经之路,但大部分车辆没有在灵昆停靠,尤其是灵昆到乐清、温州南、新一医、瑞安等地没有便利的公共交通。2019年,黄建勇代表在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要求在灵昆街道设置长途班车停靠点的建议》。

洞头区交通运输局根据洞头发往各地长途班车的实际情况,联合温州交运集团洞头公司、灵昆街道、交警大队等有关部门就灵昆停靠点的设置进行了实地踏勘,确定北段码头公交站和南口大桥公交站为各长途班线的临时停靠点。3月13日洞头至动车站客运班线增设灵昆(北段码头)站点,洞头至新一医客运班线增设灵昆(南口大桥)站点,5月27日洞头至乐清、苍南(平阳、瑞安)增设灵昆(北段码头)站点,切实满足了灵昆居民对长途客运班线的出行需求。


随着灵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对公交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20年初,灵昆辖区户籍人口2.33万人,外来流动人口2.18万人。辖区内仅有两条公交线路:一是66路,往返市区黎明立交桥和瓯江口新月公园;二是社巴瓯江口2号线,往返瓯江口新月公园和龙湾奥体中心,这两条线路均是开往岛外的公交,无法为居民岛内出行提供便利。灵昆最大的安置房新灵景园安置1764套房屋,但小区附近未设有公交站点,小区的居民出行基本上以私家车和电动车为主,这也间接造成了灵昆东路、灵昆街、繁灵街、灵昆街道办事处一带,时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2019年1月23日,市域铁路S1线开通,成为灵昆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但岛内并未设置来往S1线的接驳公交。基于现状,黄建勇代表在2021年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增设灵昆岛内公交线路的建议》。

该建议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经瓯江口城市管理局、灵昆街道与交运集团城东公交经多番实地调研后,联合在瓯江口新增社巴瓯江口5号线。



▲ 社巴瓯江口5号线开通仪式

社巴瓯江口5号线将灵昆街道办事处、各村、新灵景园、S1灵昆站、学校、卫生院等重要地点串联起来,让群众出行无忧。该车采用块状经营模式,在规定的行驶范围内,采取不定线、不定点、招手即停、按上车先后次序依次送达,同步推出“漫游小巴”线上约车模式,可用“公交”的价格享受到“专车”的服务,车内新设儿童专座,解决了“带娃坐车”的难题,用暖心细节获得了灵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社巴瓯江口5号线车内新设儿童专座

灵昆自归属洞头以来,连接洞头到灵昆岛的公共交通没有一条线路真正延伸至灵昆岛内,灵昆老百姓的归属感不强。灵昆居民若想从岛内到洞头本岛办事或旅游,除自己驾驶私家车外,只能前往北段码头公交站乘坐151路公交车。但该路车始末站间距离长、站点多、班次少、候车久,站点与岛内距离较远,除沿线的双昆站点和北段站点附近的村民外,岛内居民均需通过二次转车实现岛际往返。2023年,黄建勇在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要求洞头公交线路延伸至灵昆岛内的建议》。

该建议得到了区政府和区交通运输局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次面谈协商,对跨区公交9路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将原终点站瓯江口规划展示馆调整至S2灵昆站,途中站点新增“新灵景园”住宅区。同时,海经区交通运输职能部门结合昆鹏街道和灵昆街道交通路网建设和居民出行需求,对现行微公交路线进行调整优化,增加S1、S2市域铁路、住宅小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公交站点,并在S1、S2灵昆站设置公交临时始末站,做好市域铁路和区域内的公交接驳,实现公交线路换乘无缝衔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9路公交线路走向调整示意图

(以上黄色线路为调整后线路,蓝色线路为原线路;绿色站点为新增站点,红色站点为取消站点。)

情系师生 用情护航上学安全

近年来,随着灵昆城中村改造的铺开,越来越多的灵昆居民搬至海经区居住,但由于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轨迹仍与灵昆有密切联系,如在灵昆这边上班、走亲访友等较多。因受到公交线路的限制,坐公交不能全部覆盖目的地,所以除有私家车的居民外,很多人选择以电瓶车出行,其中有不少老年人,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另外,随着海经区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有诸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居住在海经区,就读于灵昆一小。海经区与灵昆一小的距离较远,如何解决学生们的上下学问题和安全问题,让许多家长倍感困扰。2024年,黄建勇在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要求扩大微公交瓯江口5号线运营范围的建议》。

区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工作。结合海经区公交实际情况,海经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认为目前微公交瓯江口5号线不建议扩大运营区域。同时联合街道、公交集团多次到现场咨询查看,迅速落实好微公交瓯江口3号线走向优化调整事项,将运营范围覆盖两个街道人流密集地,基本满足居民及学生的跨街道出行需求。



▲黄建勇代表协商微公交3号线优化调整事项


▲微公交瓯江口3号线走向调整示意图

8月26日,微公交瓯江口3号线走向调整,终点站调整至灵昆一小。该线路串联了灵昆街道、新灵景园、瓯江国际新城、美的旭辉城、新城瓯江湾、公元上城等住宅区,打通了学生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家长们纷纷点赞,这条线路的开通,让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上下学安全问题,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建议办理的过程中,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区人大及有关部门对代表建议的重视,这更增强了我的履职信心和履职为民的获得感。”黄建勇表示,一件件饱含着对“民生公交”殷殷期盼的建议落地落实,不仅打通了师生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温度。


“校园周边来往车辆较多,一到上下学时间段和下雨天,接送车辆更多,十分堵塞,有不少安全隐患”面对不少老师和家长诉求,黄建勇主动坐上了“小板凳”,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在街道人大工委的助推下,灵昆一小南侧新建临时停车场,有效规范了家长接送秩序,极大缓解了接送堵塞情况,切实保障师生出行安全。



灵昆一小停车场整改前

灵昆一小停车场整改后

黄建勇始终牢记自己人民教师和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践初心,在履职中显担当。作为灵昆一小的校长,黄建勇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提升灵昆岛的教育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人大代表,黄建勇在履行职责中,通过教师工作会、家长会、各种调研活动等多种渠道,深入基层一线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及时掌握师生与家长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加以汇总整理,积极建言献策、为民发声,为提升灵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贡献智慧和力量。

有爆料扫码加小编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