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突然登上格陵兰岛访问,而且在美国皮图菲克空军基地发表了演讲。只是由于之前特朗普信誓旦旦称格陵兰必须回到美国,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的言论下,引起了格陵兰岛当地老百姓的强烈反感。

当地四家旅行社全部拒绝接待美国高管一行人,岛上16个旅游设施全部拒绝万斯进入,当地上百家餐饮饭店拒绝接待他们,娱乐场所也拒绝接待。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硬闯别人家还被轰出来的节奏吗?万斯在皮图菲克空军基地讲了一个多小时,说得口沫横飞,什么“美国必须合并格陵兰”“丹麦没能力保护你们”之类的话,听着挺霸气。



可惜,格陵兰人压根不吃这套。基地偏得要命,周围连个普通老百姓都见不着,演讲完了一看,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当地人准备上街抗议的架势。格陵兰自治政府的领导人埃格德直接放话:“这纯粹是挑衅!”你说这事儿闹的,多没面子。

这场原定三天的访问最终缩水为几小时的基地演讲,连计划中的狗拉雪橇比赛都被主办方紧急辟谣“从未邀请美国人”。



与此不同,格陵兰岛首府努克的旅行社十分热闹,工作人员正忙着。他们耐心调试中文电子导览系统,积极筹备迎接来自中国的游客。

尽管政治局势紧张,但格陵兰岛这个冰雪覆盖的地区,却出人意料地迎来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在政治寒流的影响下,格陵兰岛的旅游业却悄然升温,形成了一股旅游热潮。



信源:人民网
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8070140237538627&wfr=spider&for=pc



目前格陵兰岛还没有中餐馆,但从冰岛雷克雅未克到格陵兰首都努克的航班,已经开始供应速食热干面了,这是为了照顾中国游客的饮食习惯。 格陵兰旅游局正在积极联系中国的在线旅游平台,商讨合作事宜,目的是让中国游客更容易预订格陵兰的旅游产品。



他们计划推出专门的极光观赏线路,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格陵兰,同时也在开发微信小程序,方便游客直接在手机上预订行程和服务。 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格陵兰旅游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便利性,吸引更多中国游客体验格陵兰的自然风光。

格陵兰统计显示,2023年乘飞机来的中国游客还不到500人,坐邮轮来的约有1000人,但这是个好兆头。 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每年增长约40%,而且比欧美游客花钱更多,这对格陵兰旅游业是巨大的机会。



在伊卢利萨特冰峡湾,游船船长开始用简单的中文介绍冰川美景,当地向导也用华为手机拍摄极光,还教亚洲学员摄影。

中国企业在格陵兰岛的投资项目逐渐增多,涉及采矿、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与美国投资者更关注短期回报不同,中国投资者更注重与格陵兰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与格陵兰岛的发展目标更为一致。

这种长期合作的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格陵兰岛的长期发展需求,有助于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原住民的传统智慧在于,他们在务实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生存哲学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采取灵活应变的策略,同时对生命、自然和社群关系持有独特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平衡帮助原住民群体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他们既能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精神信仰。



相反,他们对待美国人的态度那可谓是相当不友善了。

美国的百年觊觎

美国想得到格陵兰岛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早在19世纪,美国就多次表示想要这片土地,甚至尝试过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就像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极论坛上说的那样,美国想吞并格陵兰岛,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一直有这个想法。 这表明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兴趣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他们的野心也由来已久。



特朗普时期曾提出购买格陵兰岛的想法,这直接暴露了美国对这片土地的渴望,也引起了全世界的讨论。

美国如此看重格陵兰岛,主要因为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简而言之,这块地方具有极高的地缘政治意义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格陵兰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它所拥有的潜在矿产资源也为美国提供了可观的经济发展前景。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内,地理位置特殊,夹在北美洲和欧洲之间,是连接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关键要道。这样的位置让它成为军事上的重要据点。 控制格陵兰岛,意味着掌控未来全球贸易的新通道——北方航道,同时也能在与中俄的竞争中获得重要的战略优势。

格陵兰岛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稀土储量,以及大量的石油、天然气、铀、钼、镍等重要矿产。 现代工业和军事的发展离不开某些关键资源,这些资源对所有国家都极具价值。



美国试图控制格陵兰岛,目标就是获取那些珍贵的资源。 控制这些资源能够显著增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得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并进一步巩固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这种策略也体现了资源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 万斯的格陵兰岛之行,说是“文化交流”,更像是计划周密的政治作秀,结果却不太理想。 美国代表团一到格陵兰岛,就碰到了当地人的强烈反对。岛上许多旅游景点和餐馆都拒绝向他们开放。 更夸张的是,渔民们还自发组织了船队,在海上举着标语抗议,表达对美国的不满,简直是给这次访问泼了一盆冷水。



看来,这次“文化之旅”并不受欢迎。 从努克机场到市区的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因纽特人抗议。他们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我们不是商品”、“格陵兰不卖”,以此反对美国想把格陵兰岛当成商品一样随意买卖。

他们的行为是在捍卫自己的家园和尊严,抗议美国将其视为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前联合国大会主席吕克托夫特也现身抗议现场,这让抗议活动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也让美国的霸道行为暴露在世人面前。 这件事让更多人意识到,美国想通过购买来控制格陵兰岛。



因纽特人希望世界看到他们的诉求,保护他们的土地不被侵犯。 由于遭遇强烈反对,美方不得不大幅压缩行程,原定的三天访问被迫改为在冷清的皮图菲克空军基地进行短时间演讲。 万斯在演讲中试图挑拨格陵兰岛与丹麦之间的关系,许诺提供经济资助和安全保障,并以所谓的“中俄威胁”为借口,试图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寻找正当理由。

他宣称,格陵兰岛的安全局势日趋恶化,原因是“一些盟友不够给力,中国和俄罗斯对格陵兰岛以及美国在当地的活动越来越感兴趣”,以此暗示美国行动的必要性。



但是,格陵兰岛人民态度坚决,之前的种种努力都失去了效用。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明确表示,格陵兰岛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不会向任何外部力量低头。

这充分体现了格陵兰岛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和勇气。 俄罗斯的战略平衡与合作姿态 在格陵兰岛的问题上,俄罗斯的态度十分谨慎,也比较复杂。普京批评美国想要吞并格陵兰岛,认为美国想把格陵兰岛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表示愿意合作,希望一起开发北极地区的能源。



俄罗斯这种时而强硬批评,时而释放合作信号的做法,体现了它在北极地区竞争中的聪明之处。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拥有大量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同时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俄罗斯面临外交困境。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俄罗斯希望与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保障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利益。

普京的表态表面上与格陵兰岛没有关系,但实际上隐藏着深层含义。这可能为将来俄罗斯和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局势互动,提供了一些可能性。



这种合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将来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如何演变,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这些自然资源对提升俄罗斯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北极航道的开辟也为俄罗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助力经济增长。

俄罗斯希望能够和西方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开采北极地区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发展。同时,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俄罗斯的重要目标。 通过合作开发和航道利用,俄罗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北极的潜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普京的表态,既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批判,也是对合作共赢的呼吁。 中国机遇与格陵兰的自主选择 美国代表团在格陵兰岛似乎不太受欢迎,但情况在中国游客和投资者那里完全不一样,格陵兰岛对他们非常热情。 格陵兰岛的旅游业者们看到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正积极筹备,希望能迎接更多的中国游客前来观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