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以来,中国民航业机场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将是上海浦东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的霸主之争。
一、月度客流对决:浦东继续领跑,白云增速乏力
2025年2月:
浦东机场以645.81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蝉联榜首,同比增长2.32%;
白云机场仅实现631.46万人次,同比下滑7.97%。
这是浦东继1月以1.8万人次险胜后,首次在单月拉开超14万人次的差距,累计1-2月总客流(1360.68万)也以15万人次的优势领先白云(1345.39万)。
值得注意的是,白云机场国内航线旅客量同比大跌12.33%,拖累整体表现;
而浦东凭借国际航线的强劲增长(+11.69%),在春运淡季逆势稳住基本盘。
二、国际流量“含金量”:浦东是白云的2.3倍
国际及地区航线的差距,成为两大机场“质与量”的分水岭。
浦东境外航线旅客占比42.3%(273.45万人次),其中国际航线旅客达238.91万,同比增长15.3%;
白云国际旅客仅占19%(120.16万人次),不足浦东一半。
更关键的是,浦东的港澳台及国际航线起降架次占比超40%,而白云国际航线占比不足20%。
高净值旅客、高附加值航班的集聚效应,让浦东在免税消费、航空服务收入上遥遥领先。
三、货运霸主地位:浦东单月货运=白云1.6倍
2月货邮吞吐量数据再次印证浦东的绝对优势:
浦东25.78万吨(国际货运占91.5%),同比增4.54%;
白云15.8万吨(国际货运占63.4%),同比微增0.84%。
浦东国际货运量(23.58万吨)接近白云总货运量的1.5倍,其全球供应链枢纽地位无可替代。
而白云国际货邮同比下滑0.89%,显示其跨境物流增长已显疲态。
四、扩建赛跑加速:浦东瞄准1.3亿,白云押注远期
两大机场的“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
浦东四期扩建剑指2030年1.3亿人次容量,重点提升国际中转效率和智能物流能力;
白云三期工程计划将容量扩至1.2亿人次,远期目标1.4亿,试图以规模反超。
但从当前增速看,浦东凭借国际化的“高价值航线网络”,正逐步甩开白云依赖国内客流的“量级竞争”模式。
如果从城市来看,上海凭借浦东、虹桥两大机场更是稳固中国航空第一城的位置,即便白云机场还是全国第二,但因广州只有一座机场的缘故,从城市来说,已落至全国第四的位置。
浦东与白云的较量,本质是上海与广州在国际化程度、高端资源配置能力上的缩影。
2025年的“第一机场”争夺战,浦东已占得先机,但未来的扩容红利与航线博弈,机场扩建与枢纽打造的角逐,预计还将展开激烈角逐,我们拭目以待!
2025年2月浦东机场生产数据
2025年2月白云机场生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