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至28日,在第33届“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期间,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联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水利局、清华大学黄河研究团队及全国多地机构,共同开展了以“锁住每一滴沙漠的眼泪”为主题的公益行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3月22日,参加公益行动北京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的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志愿者
多城联动,构建全民节水网络
此次公益行动在北京主会场及全球十余个分会场同步启动,覆盖沙漠、绿洲、海滨、城市及海外地区,辐射超百万人。在北京,节水实验室、生态艺术共创、全球云联动等环节点燃了公众的热情;在新疆玛纳斯塔西河谷,志愿者与当地群众清理河道垃圾数十余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植树超5000棵;河南宏达集团千名员工宣誓保护黄河,开展节水知识竞赛;河北灵寿记忆一条街变身节水宣教基地、山东郓鄄高速公路项目推动绿色施工、广州领亿来集团将非遗白兰地文化与节水行动融合;海南三亚阳光山海湾创新节水机制,吸引亲子家庭参与;国际上,美国洛杉矶华人社区发起“保护冰川”签名,清华校园展示智能灌溉系统,形成了跨国节水网络。
来自越南、美国加州、非洲等地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黄河缘志愿者们呼吁:“世界水日 保护冰川”,“中国水周 节水护河”
库布齐沙漠:科技治沙显成效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此次行动的核心试验场与“主战场”之一。西贝铁军营地与清华大学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黄河研究项目组紧密合作,开展了一场科技攻坚战。由于营地风向多变、地形地貌复杂,为试验增加了难度,但也提供了绝佳的实战机会。
3月22日,风沙阻控系列技术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志愿者与科研团队在11级大风中筑起了“风沙阻抗长城”。短短数日,初步验收显示,该技术有效遏制了流动沙丘的发展,稳定性表现卓越。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张红武教授表示,此次成功验证并应用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为风沙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史世斌指出,该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扩展和减少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推广价值很大。
国务院参事张红武教授(右一)在11级大风的沙漠现场指挥清华大学志愿者施工
责任担当,治沙融入教育
西贝铁军营地作为西贝餐饮集团旗下的社会责任项目和内部人才培养基地,不仅为科研团队提供了支持,还将沙漠治理课程纳入了基地培训体系。本次公益行动为后续课程和学员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西贝铁军营地总经理胡觉新表示:“风沙打得脸生疼,但看到新技术奏效,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营地未来将持续为生态保护和科技试验提供强大支持,将此处打造为全球治沙技术的中国示范基地和交流平台。”西贝餐饮集团财务总监武申豹更是在3月中旬就提前陪同张红武参事和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文捷赶赴现场,选择实施实验的地点,给予科研团队最直接的支持。
鄂尔多斯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帅告诉铁军营地负责人:“流域泥沙治理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这次治沙技术现场试验成功让我们看到,科技创新与政府、社会力量的结合,是破解生态难题的关键。我局已决定下月中旬组织300多名市、旗水利干部,由我带队到本次风沙阻控技术示范现场开展党建活动,让大家学习防沙治沙新技术,并动手干!我们将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让大家更加深入体会2024年6月19日习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强调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鄂尔多斯水利局到示范现场开展党建活动,势必进一步推动中国目前领先的科技治沙技术规模化应用。
未来展望:公益使命永续前行
此次公益行动得到了水利部节水办的高度肯定,公益行动的新闻稿件在水利部官网全文刊发。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计划联合“一带一路”国家,在撒哈拉、中东等沙漠地区试点应用风沙阻控技术;开发“全民节水App”,追踪个人节水贡献;启动“沙漠眼泪”全球艺术巡展,讲述治沙故事。基金会理事长文捷表示,这次活动维护了生态平衡,减少了流动沙丘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将于4月中旬到试验现场亲自参加治沙行动。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锐锋认为,该技术推广应用后,将使三门峡入库沙量减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水资源支持。
2025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公益行动在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示了科技与公益结合的强大力量。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推动节水与治沙行动在更广泛的区域开展,为守护地球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作者 张华征 徐静珍)
水利部官网链接 http://qgjsb.mwr.gov.cn/zdgz/gjjsxd/202503/t20250324_187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