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困惑:我家孩子嗓音嘶哑、发声困难,在学校都不爱说话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研究员刘恒鑫提醒您:如果孩子出现嗓音嘶哑、发声费力、音调异常、响度异常等等,这都是儿童嗓音障碍的表现。
儿童嗓音障碍对儿童的影响巨大,家长千万不能忽视,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儿童嗓音障碍不单单体现在功能层面的影响,更多会体现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影响
1. 孩子如果长期嗓音嘶哑会导致自信心受损,不仅影响上课发言,还会影响课后的社会交往,因为嗓音的不适症状极大限制孩子的交流与自我表达,最终导致社交退缩;
2. 当学习声乐或者语言艺术的孩子出现声音嘶哑而无法满足艺术嗓音需求时,嗓音嘶哑会限制孩子在艺术嗓音层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如果发现孩子嗓音嘶哑、发声困难、有气息声等症状超过2周时间,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请医生诊断症状,再由言语治疗师做嗓音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嗓音干预方案,尽早解决孩子嗓音问题。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声带小结是门诊最常见的儿童嗓音障碍类型,也叫做喊叫小结,主要是由于儿童长期大喊大叫,嗓音使用不当所致。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主要从防止孩子经常喊叫开始,不过很多家长在门诊主诉,以孩子现在的年龄,根本就管不住,稍不留神他就喊叫起来。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行干预调整。
专业指导让孩子学会科学发声
1. 孩子要学习怎么科学发声,主要从呼吸、发声、共鸣几个方面协同训练。这需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言语治疗师对其进行正规的发声指导,相比较成人而言,通常儿童错误的用声习惯养成时间不长,经过发声指导会比较快的调整过来。
2. 孩子在医院学到的是发声方法,要想养成一个健康的发声习惯,还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学会方法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够让孩子形成肌肉记忆。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在练习发声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腹式呼吸、前置共鸣等方法,每一步都需要拆解开,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当我们熟悉这一连串的动作要领之后,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让肌肉形成记忆;在发声时就不需要再仔细琢磨每一个步骤,而是会自动调动起所需要使用的肌肉力量,从而健康的发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家庭环境对孩子发声的影响
在家庭中,也需要注意孩子的用声环境。当家长和孩子说话时,要音量适中,不宜过大,因为有些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嗓门过大,导致孩子也学着模仿这个音量,从而伤害孩子的嗓子健康。当家长发现孩子声音有问题,经过医生诊断确诊为声带小结或因不当用嗓引发的发声障碍后,家长要积极和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争取帮助孩子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下均能够得到帮助,有效控制其大喊大叫行为。
帮助嗓音障碍的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在孩子情绪疏导方面,家长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有些家长反映,孩子经常情绪激动,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大声嘶吼,难以控制。其实当家长足够了解你的孩子时,才能让情绪疏导更有效,这时要找到孩子情绪激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还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或者是想单纯的发泄一下情绪?只有找到情绪激动的根本原因,才能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并与其心平气和的讲话。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嗓音障碍的康复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仅需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言语治疗师专业的发声指导,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充分配合,这是一个医教融合共同促进的过程。
文字|耳鼻喉头颈外科 刘恒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