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当东部战区的轰-6K战机挂载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腾空而起,划破台海上空的那一刻,围台军演的性质已经从“例行震慑”正式进入“实战预演”。4月1日,解放军陆海空火箭军四大兵种联合出击,在台湾周边实施全方位军事行动,展示出对“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的精准打击能力。这一次,“鹰击”二字,不再只是代号,而是对敌意妄图的直接回应。
此次军演不同于过往的“绕飞巡航”,而是有明确目标、有实战内容、有武器升级的系统性压制行动。东部战区发布的画面首次公开展现轰-6K战机挂载空射型鹰击-21导弹,这一技术细节是前所未有的信号释放。鹰击-21被称为“航母杀手”,不仅因其射程可达2000公里,更因其弹道轨迹与末端变轨能力对现有防空系统构成压倒性挑战。美军曾警告,这种导弹“形同水中幽灵”,让美军航母的防御网形同虚设。
这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战略现实的冷酷呈现。在本轮演训中,东部战区空军数十架歼击机、轰炸机成体系破限逼近台岛南北两端,配合干扰机、加油机、预警机,建立空中、海上、地面三位一体的作战网络。海上驱护舰实施封控,地面导弹部队对空预警,整个作战体系如同一张巨网,从高空到海面,从远距打击到近海封锁,形成“天网恢恢、锁岛封海”的战场格局。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鹰击-21的公开亮相,不仅象征对岛内目标的高压压制,更直接将外部干涉势力纳入打击范围。2000公里的打击半径,覆盖台湾全岛、东海、南海乃至整个第一岛链,意在传达一个明确信号:台海不是谁想插手就能插手的游戏场,任何试图从外部介入的军力部署,都将成为鹰击-21导弹锁定的目标。
过去,美国等西方国家习惯于在台海问题上搞“灰色操作”,派舰机抵近挑衅,借“航行自由”之名试探中国红线,甚至妄图用“联台制中”维持地区主导地位。然而,鹰击-21的出现,已将这些图谋变成“自杀式冒险”。无论是“雷根号”“福特号”还是“卡尔·文森号”,在鹰击-21面前都无法再维持所谓“不沉战舰”的神话。中国已不再被动防御,而是具备了主动反介入与区域拒止的能力。
与此同时,此次军演不仅是对军事技术的展示,更是对战略意图的明确表达。解放军围台军演已经从“围观式绕飞”演化为“压境式封锁”,从“武力展示”跃迁为“制胜演练”。鹰击-21的出现,等于为解放军“反介入战略”插上了翅膀,使其在第一岛链的任何角落,都具备对敌舰、敌基、敌雷达的瞬时打击能力。
对于岛内当局而言,这一轮军演无异于现实警钟。过去他们靠“靠美谋独”妄想逃避祖国统一的历史趋势,如今却必须面对“鹰击可达、封锁成环”的战略压迫。轰-6K战机在高空巡航,鹰击-21蓄势待发,导弹瞄准的不仅是军事设施,更是台当局那份自欺欺人的幻想。
鹰击-21,不只是导弹,更是祖国统一的铁拳,不只是技术成果,更是战略意志的体现。随着其正式列装与实战部署,台海局势将被重新定义——谁敢冒险介入,谁就必须面对来自天空深处的制裁之火。
台海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容不得任何妥协与幻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演训,都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有力警告;而鹰击-21的腾空亮相,更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宣誓:任何试图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必将受到沉重打击,任何妄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终将被历史碾碎。祖国终将统一,台海必归安宁,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