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

清明节承载着扫墓祭祖的重要文化内涵

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

祭扫风尚与公共政策的互动

映照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如何在尊重传统与保障公共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水平

近年来

不少地方以人性化服务破解祭扫难题

很多地方推出“代客祭扫”服务

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直播方式

帮助无法到场的游子完成献花、擦拭墓碑等仪式

一些地方推广“无烟祭扫”

用鲜花代替纸钱

既保全了祭扫仪式感

又消除了火灾隐患

将刚性政策与柔性执行相结合

守护了文化传承的根脉

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体现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也有个别地方的做法还需要更多考量

有的地方未能对个别群众

在街巷烧纸的行为及时劝阻

引发火灾,造成了严重的财物损失

而有的地方则以“移风易俗”之名

全面禁止焚烧纸钱

却未提供合情合理的替代方案

还有的地方将防火巡查

直接异化为“没收祭品”

不久前

一些地方发布禁止制造与销售

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消息

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

他们也有“烦恼”

一方面要保障公共安全

一方面又要满足群众的情感需求

很多基层干部都在此期间加班值守

却依然容易引发“矛盾”

如何避免清明祭扫管理

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如何在完善公共管理和

保障群众满意度之间达到平衡?

下一期基层圆桌会

我们就一起来讨论

【清明祭扫引“矛盾”,基层该怎么办?】


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有什么建议和办法

请在评论区留言

或可通过邮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秦黛新 徐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