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爱给网

  制图|李馨宇

  或许你从来没去过张家界

  但你最近是否闻到了一丝韩国人的气息?

  近日,张家界景区迎来大批韩国游客

  "山上长满韩国人"的调侃频频登上热搜

  数据显示

  2023年张家界接待韩国游客超28万人次

  占入境游客总量的41%

  而2024年底仅两个月韩国游客同比激增一倍

  较2019年同期增长47%。

  

  来自微博网友的评论

  从韩剧金句"明年一起去张家界看落叶"的浪漫召唤

  到"孝子必带父母游张家界"的文化符号、

  以及“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的说法

  “张家界“已然成为韩国人心中的圣地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中”明年一起去张家界看落叶“的约定

  韩国人如此偏爱张家界

  距离韩国首尔1800公里开外的张家界

  到底有什么?

  01 张家界的“界”,是世界的“界”

  Zhangjiajie's "JIE" means the same "JIE" as in "world".

  我们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韩国电视剧中因名句“去张家界看落叶”而火爆全网。但其实张家界最核心的景观并不是森林

  40年前,一个由地质专家参加的会在张家界召开,会后大家们去考察张家界森林公园(当时这么定义)。地质专家进入武陵源才发现,张家界最美的不是森林,而是它的砂岩峰林地貌。

  既然可以有森林公园,为什么不能建立地质公园?据说这个直接刺激催生了地质公园计划在中国和全球的兴起。世界地质公园最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地球自然遗产的三大行动之一(其他两项分别为自然遗产和人与生物圈)。

  而张家界也有幸成为我国首批十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张家界砂岩峰林

  图源 : 爱给网

  照学术界的划分,砂岩地貌一般分为丹霞地貌、嶂石岩地貌和砂岩峰林地貌。其中的砂岩峰林地貌以张家界的地貌最为典型、突出,学术界就把这种砂岩峰林地貌命名为张家界地貌,这也是国际唯一以地域命名的地貌形态类型。

  如果把“森林”作为张家界的特色旅游资源,那可就太稀松平常了!(毕竟森林资源哪哪都有,但张家界砂岩峰林却是公认的世界第一)。

  2004年,张家界成为中国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地质公园。从此,它开始享誉世界,一炮而红。“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提升了其在国际的知名度,成功为它吸引了大批韩国和东南亚的客源。

  02 方山·峰墙·峰林:张家界的三千奇峰

  Square Mountain · Peak Wall · Peak Forest:Three Thousand Peculiar Peaks in Zhangjiajie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武陵源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与湘西北中低山区的过渡地带,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誉。其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峻峭挺拔的石英砂岩峰林,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数量密集,形态奇绝,造型优美,成因特独,为世界上所罕见。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新近纪以来,由于地壳缓慢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重力崩塌、风化的结果。

  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张家界天子山风景

  图源 : 爱给网

  大约3.8亿年前,张家界还是一片浅湾。这里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大量石英颗粒为主的碎屑在浅海环境中沉积,经过长期压实和硅质、铁质胶结,形成了巨厚层石英砂岩。

  约260万年前至今的新构造运动,导致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下切加剧,形成垂直节理和断裂网络。峰林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到残林的多个阶段。在张家界,这种地质变迁的脉络清晰可见。

  

  在流水与重力的协同作用下,砂岩峰林持续经历着形态的蜕变。

  图源 : 爱给网

  平台和方山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阶段其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的平台方山地貌。

  随着抬升作用和流水侧蚀作用的加剧,原始方山台地被切割为平行排列的墙状山体。典型峰墙高度可达200-300米,延伸长度超过500米。两侧岩石陡峭,像是一道道天然的屏风,百丈峡即属此类型。

  

  峰墙

  图源 : 爱给网

  当流水继续侵蚀溪沟两侧的节理、裂隙。使峰墙两侧形成狭窄沟谷,局部岩体因抗侵蚀能力差异保留为桥体,就构成了著名的“天生桥”。它们并非人类建造,而是大自然不经意间的鬼斧神工。

  

  天生桥

  图源 :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当切割至一定深度,底部岩层被掏空,上部岩块因重力失衡而坠落,使得峰壁愈发陡峭。冰期的冻融循环(冰劈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峰林的垂直发育,便形成无数挺拔峻峭的峰柱构成的峰林地貌。

  水汽蒸腾时,它们宛如无数座仙岛,飘渺在波涛之上;金光灿烂时,石英砂岩峰林披上金光,犹如上古熔炉中倾泻的火焰,将整片山谷熔铸成流动的液态琥珀;若是遇上白雪皑皑,三千峰林褪去往日的青色,化作天地间最纯净的留白,给人们留下无数诗意的想象。

  无论是哪一种形态,何时去观赏,都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如临人间仙境。

  

  

  

  在不同的气候天象下,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的游览体验

  图源 : 爱给网

   张家界武陵源,是全球峰柱最发育和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造型各具特色,极富美学观赏价值。其中,“ 南天一柱”,正是电影《阿凡达》“哈利路亚悬浮山”的原型, 2008年12月份,好莱坞摄影师汉森在张家界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外景拍摄,大量图片给《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提供了灵感。

   它一头托住云天,一头稳扎大地,如擎天柱石。2010年,正式被更名为 “哈利路亚山”。

   在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侵蚀,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退场,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像是一个个已至暮年的老人。随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也将倒塌殆尽,直至消亡,最终形成新的剥蚀地貌,循环往复。

  

   哈利路亚悬浮山

  图源 : 图虫创意

  03 溶洞·石林·暗河:黄龙洞的地下迷宫

  Karst Caves · Stone Forest · Subterranean Rivers: The Subterranean Realm of Zhangjiajie

  在距离张家界森林公园20公里外的黄龙洞景区,有一片与砂岩峰林完全不同的喀斯特世界。这里分布着一个由灰岩和白云岩构造的碳酸盐岩,水体对这种岩石的溶解、搬运、堆积、化学沉积作用,不仅改造了地表,还渗透至地底深处,完成了另一个地下世界的营造。

  在黄龙洞岩溶洞穴中,暗河系统持续溶解着石灰岩,构建起一座由石乳、石柱、石笋、石幔、石琴、石花共同交织的地下迷宫。

  

  喀斯特作用示意图

  绘图:杨金山

  黄龙洞内拥有1库、2河、3潭、4瀑、13大厅、98廊,以及几十座山峰,上千个白玉池和近万根石笋。

  1992年,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的高级顾问桑塞尔来到黄龙洞时,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我所见到的溶洞石笋最集中、神态最逼真的地方……黄龙洞不愧为世界溶洞奇观,实在太奇太妙了。”

  张家界黄龙洞的喀斯特地貌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几乎包揽了《洞穴学》的全部内容,堪称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军”。

  

  其中非常独特的洞中标志性景点“定海神针”,两端粗,中间细,是一个高达19.2米的石笋,据推算已生长了二十万年。被称为“镇洞之宝”

  图源 : 爱给网

  黄龙洞的岩溶地貌是地球亿万年地质演化中“化学反应”与物理雕琢共同作用的杰作。

  在浅海时期,这里沉积了大量碳酸盐类物质(如石灰岩、白云岩),形成了厚达数百米的可溶性岩层。这些岩石以钙、镁碳酸盐为主,质地相对松软,为后期岩溶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地壳运动,张家界地区在中生代初期(三叠纪晚期)经印支运动抬升为陆地,局部保留二叠纪-三叠纪形成的碳酸盐岩层。进入新生代后,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来的丰沛降水(年降水量超1300毫米)渗入岩层裂隙,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逐步溶解碳酸盐矿物,形成岩溶地貌。

  水流沿着岩石的垂直节理和水平层理持续侵蚀,先形成网状裂隙,继而扩大为溶洞系统,最终塑造出如黄龙洞、九天洞等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

  

  在这里,石幔如凝固的惊涛骇浪

  石柱如定格的龙卷,石花在幽暗中绽放出矿物之花

  图源 : 爱给网

  当地下水持续掏空岩层底部,洞顶失去支撑时便发生坍塌,便形成天坑。

  同时,富含碳酸钙的水滴从洞顶坠落时,因水分蒸发重新结晶,历经数万年堆积成石钟乳、石笋等次生沉积景观。这些沉积物如同地质年轮,记录着古气候与水文环境的变迁。

  

  黄龙洞内的石柱

  图源 : 网络

   位于张家界市城南8公里的天门山,是张家界最美景区之一。这里的喀斯特发育着中国 最著名的岩溶型天生桥——天门洞。

   它是地下溶洞两端溶蚀后残留的穿洞。据传三国时期山壁中开,南北洞穿,玄朗如门而得名。桥下的天门洞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洞中常有霞光透出或白云紫雾,氤氲蒸腾制造出仙境般效果。

  

   天门洞

  图源 : 图虫创意

  张家界地区的砂岩峰林和岩溶地貌在空间上形成了奇妙的互补。石英砂岩构成地表林立的峰柱,而碳酸盐岩则在地下编织出溶洞迷宫。这种“地上奇峰,地下迷宫”的立体景观,源于不同岩性的岩石对侵蚀作用的差异化响应。

  坚硬石英砂岩经物理切割形成棱角分明的峰林,可溶碳酸盐岩则被化学溶蚀雕琢为曲折幽深的洞穴。两种地貌共同诠释着自然之力对岩石的塑造智慧,成为解码地球演化的鲜活样本。

  

  张家界天悬白练瀑布

  图源 : 网络

  这些地下洞穴还与地表峡谷构成立体水文网络,例如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下的瀑布,其水源便来自地下暗河与地表径流的共同补给。

  层层叠叠的千丘田景观,则是地下水长期溶蚀与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钙华梯池。纵横阡陌,形成一片颇为壮观的风光。陶醉在那梦一样的世界里,如此震撼,如此难忘。

  

  千丘田钙华梯池

  图源 : 爱给网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 | 李馨宇

  编辑 | 侠客君

  绘图 | 杨金山

  封面设计 | 侠客君

  审稿 | 李忠东

  部分图源 | 爱给网 豆包AI 图虫创意 网络

  本文由侠客地理公众号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