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广西广南村又迎来了防火关键期。近期甫一到晚上十一点,“打更人”就走上村寨中的小路,一边敲锣一边“喊寨”:“小心火烛。”用这种流传数百年的防火宣传方式提醒村民。

在“打更人”敲响防火警钟的同时,广西应急指挥部的数字化大屏上显示着各种火情的监测信息,整合着全区护林员巡护、卫星热点监测、无人机巡护、铁塔视频监测等信息,力求精准防灭火。

传统与现代的防火举措跨越历史的长河在此刻相会,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广西为何还保留着“喊寨”等传统方式?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用火习惯是否与森林防火矛盾?对于这些问题,南都记者在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的森林草原防灭火采访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龙胜广南村打更人“喊寨”。

“喊寨”等土办法为何能奏效

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的广南村,四面环山、植被繁茂。这座长在深山林间的村寨,居民住宅多为木质结构,同时,这里的村民还沿袭着烧柴火煮油茶、围火议事的习惯,不免为当地村庄防火、森林防火增添了一丝风险。

广西龙胜人大常委会主任粟海英告诉媒体:“这里的居民多为少数民族,其中侗族人口最多,自古以来,他们都是居住在木质的房屋中,这是有火灾安全隐患的,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当地民众的传统习俗。”

据粟海英介绍,这里的村民也有着自己古老的防灭火智慧。在侗族文化中,“喊寨”是一种古老的社区警示和召集方式。通常由专人通过敲锣、喊话等方式提醒村民注意防火、防盗或召集集体活动。“喊寨”打更的警示方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方式更贴近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更有效果。

就在粟海英介绍时,广南村的鼓楼广场上响起了侗族山歌。歌词大意是:“星星之火可燎原,森林防火要堵源。无论春夏与秋冬,防火请你记心间……扑火选好进出路,遇到浓烟湿巾捂。路况地形要记牢,防止窒息和呕吐。”

“侗族没有文字,将专业消防知识转化为易学易记的山歌,再经口口相传,这种宣传方式在当地可能更有效。”广南村村委会副主任蒙春苗说,这首琵琶队歌是村民自创的,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防火知识,也有效避开了语言不通这一障碍。

除了龙胜,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江)等多地,都采取了这种唱山歌的方式,将消防知识融入少数民族歌曲中,广为传唱。

聆听山歌,行走在广南村中,南都记者还发现了一条条水渠,有的水渠旁还安置了一个红色消火栓。

龙胜消防大队防火监督干部文艺钧介绍道,这些水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村民习惯用的取水点,而在这些水渠旁,广南村共设置了6个消火栓,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方便村民第一时间取水灭火。

过去,广西老一辈的居民在室内生火取暖、野外烧荒,这些用火行为无人进行管控。而如今,破除陋习,新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森林防火宣传方式日渐成熟,传统文化与当代防火的矛盾用新旧结合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广西三江县森林防火演习现场。

无人机、信息化已成为新时代的“御火神兵”

近日,一场消防扑火演习正在广西三江的森林中进行,只见消防员熟练地进行灭火操作,取水、灭火、卸具……全程用时十分钟左右。而扑火演习中一架无人机全程跟随,并成为了最后收尾的“消防员”。

三江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李军告诉南都记者:“无人机最后还要进行巡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火点,是人工灭火的有益补充。我们还有专门的灭火无人机,一般遇到较大灾情时会用到。”

据了解,三江处在桂湘黔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山水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79.7%,是广西响当当的林业大县。也正因如此,这里的森林防灭火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实现火灾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当地实施“靠前驻防”策略,在重点林区设立临时营地,安排专业队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旦发生火警,就能迅速行动。同时,当地搭建了一套完善的智慧预警系统,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火情监测的效率和精准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事实上,类似三江的防火举措正在全区铺开,比如,广西南宁搭建一体化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全市包括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等重点区域24小时全程实时动态监控。这些举措都反映在广西应急指挥部的数字大屏上,通过这块LED大屏可以清晰观察到全区的森林火情,并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就是当地森林防火的“智慧大脑”——森林防灭火信息系统。

据了解,广西森林防灭火信息系统已建立起二维、三维合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火场蔓延模拟、扑火队伍行军路径选择、排兵布阵标绘共享等功能,为扑火力量调度、指令下达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同时,全面整合护林员巡护、卫星热点监测、无人机巡护、铁塔视频监测等监测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谈及空天地一体化,广西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张明军提到了低空经济这一概念,他对南都记者表示,业内比较看好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目前在广西应用较多,比如无人机撒传单宣传防火知识、无人机巡护、无人机灭火等。

同时,自治区还投入900多万元开展100公斤大载重无人机灭火技术研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无人机扑灭悬崖火、压制火头、红外线侦察余火技术,填补了无人机应用在广西森林火灾扑救领域的空白。


广西应急指挥部森林防灭火信息系统。

介绍之余,张明军指着数字大屏说:“隐患排查整治是广西森林防灭火信息系统的一大创新,比如清明节对于防火是一种周期性的隐患,坟墓周边的杂草是否已清理、对墓主是否已进行防火提醒等,信息系统上都有显示。接下来,会进一步充实数据库信息。”

清明将至,传统祭祀与森林防火如何并行?南都记者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现场祭扫要错峰,网络祭扫更方便,绿色出行少拥堵。禁止烧纸和焚香,安全平安千万家;慎终追远祭先人,文明祭扫树新风。”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广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