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文丽

来源:多情的戈壁



北方正是酷寒的隆冬,水瘦山寒,万物萧条,十一月份的束河却留住了春日的明媚、夏天的葱绿、秋天的丰收与金黄及初冬的风韵,可谓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束河的早晨是冬天的感觉,大约三四度,我穿着鸭绒棉衣,还冷冷的。天亮的也晚,7点多,站在客栈的院子里,外面一片漆黑,万籁寂静,小镇在梦中沉睡,只有天上的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俯瞰大地。

我看到满天星,心中一阵欣喜,久违的记忆在脑海里泛起。小时候,在我的老家豫东平原,每当夏夜,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数天上的星星、听母亲讲述织女牛郎的故事,是很快乐的事。我长久地望着天空,忘记了寒冷,直至朝霞升起,所有的星星隐去踪迹,才从甜蜜的回忆中走回现实。

行走在古老的街道上,像是走进十里画廊。小镇不大,走了10多分钟,远远地望见一座山,山顶白雪皑皑,山间一片青绿。然而,首先让我驻足的不是山而是水,是束河的水。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草和石子,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我朝河岸走去,想近距离感受,却见有木牌标识牌提醒:小心,水深10米。



这么深的水,竟然看不到什么杂质!我诧异水的纯净,不自觉地去寻找水的源头。河水很突兀地出现,源头来自于远处山峰的皑皑白雪,是雪水浸透地面,聚集成河,自然是干净的,除此之外,还得益于干净的空气和人类的自觉保护意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干净的空气,丝丝凉凉的感觉,惬意而舒适。

我接下来走过一个石板桥,桥上的石块打磨得明光发亮。据记载,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400多年的历史。阳光照在石板上,像镜子一样,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桥上的风景层出不穷,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只见一对年轻男女,穿着古装服饰,正在拍婚纱照。他们说,之所以选择在桥上拍照,一是风景好,站在桥上,小镇美景尽收眼底;二是希望爱情像古桥一样坚实稳固,经得起岁月风雨。




束河的阳光很厚道,到了8、9点钟,便把人们从冬天带到暖春。渐渐有更多的人来桥上晒太阳,有手托老鹰的青年,有悠闲散步的老人。而我一会儿站在树阴下,一会儿站在太阳下,惬意地穿梭在冬春两季。明媚的太阳发出万道光芒,像是千万缕金丝飘洒下来,使束河水变得更加妩媚了。

走过桥,是一个个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应接不暇。我的脚步停在一家店铺门前,吸引我的除了漂亮的民族服饰,还是一台古老的织布机。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正在用织布机编织围巾,各种各样的图案,很漂亮,颇具有民族特色。我爱不释手地拿了一条,在身上试着披戴后,便爽快地买下来。



穿过小镇的石板路,像在穿越古老的历史,路由大大小小、宽厚不一的条石铺成,原本粗糙不平的条石路被人们的脚底踩磨的油光发亮。岁月沧桑,想当年,这里一定非常繁华。庆幸的是,千百年来,虽然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昔日的繁华仍在延续,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美好的风俗人情。我听说,有两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这里旅游,因为爱上了这里古老的文化,决定留下来居住创业。

束河的夜景更是独具一格。我到达束河的当天晚上,朋友就说,你来了,一定要看看束河的夜景。我以为所谓夜景,无非是灯光明亮而已,没什么可看的,便以旅途困乏为借口谢绝了。几天后,我亲眼目睹后,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这里的酒吧、茶社、特色小吃店,遍布河岸两边,门口除了美轮美奂的彩灯,还有水车、绿墙、桃花树、小桥流水等等装饰,且屋里屋外皆风景,让人眼花缭乱。

我来到一家同乡开的茶社,漂亮的女茶艺师穿着古典的服饰,挽着漂亮的发髻,笑容可掬地迎我入座、沏茶。普洱是这里的名茶,分为生茶、熟茶,大叶茶、小叶茶等。茶艺师耐心地讲解着、认真仔细地泡着一杯又一杯的茶。这温馨的环境,周到的服务,我感到喝到的不仅仅是茶,还有满满的乡情。

束河的小吃颇有特色,每天一日三餐不重样,味道很特别。古城中,有常见的纳西小吃、“风靡全国”的砂锅米线、牦牛火锅、丽江粑粑、米灌肠等,可以说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吃,这不仅让人大饱眼福,而且还大饱口福。

夜深了,当我游完束河古镇,踏着夜幕回到客栈,看到门口的红灯笼及树上的彩灯闪烁着迷离的光芒、变幻着红黄绿色彩时,又禁不住赞叹:哦,束河真美,又是一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