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CBA官方公布的2024-25赛季国内球员最佳阵容引发热议。一阵胡金秋、杨瀚森、曾凡博、孙铭徽、徐杰的组合看似星光熠熠,但仍有部分球迷对个别入选者提出质疑。从数据与球队贡献来看,一阵整体具备说服力,但二阵中的李弘权、余嘉豪、赵继伟等人也展现了冲击一阵的潜力。
一阵合理性:数据与战绩的双重背书
胡金秋与杨瀚森的入选几乎毫无争议。前者以场均19.1分8.3篮板成为广厦队史第二冠的核心,后者则以16+10+3的全面数据包揽本土篮板王和联赛盖帽王,同时将青岛连续两年带入季后赛,堪称“现象级新秀”。孙铭徽和徐杰的后场组合同样硬核:孙铭徽以9.5助攻和2.6抢断坐稳本土助攻王与抢断王,即便带伤作战仍展现顶级控场能力;徐杰则在广东后场人员紧缺时扛起大旗,15.8分7.5助攻的数据创生涯新高。唯一引发讨论的是曾凡博——14.7分4.7篮板的数据虽不算爆炸,但其1.5盖帽的本土第二防守贡献,以及北京第三的团队战绩,为他增添了不少印象分。
二阵冲击者:谁有资格挑战一阵?
二阵中,李弘权与余嘉豪的竞争力尤为突出。李弘权以15.4分6.1篮板力压王哲林成为上海本土得分王,其攻防两端的稳定性甚至超过曾凡博;余嘉豪则以恐怖命中率坐镇浙江内线,13.5分8篮板的效率不逊于一阵中锋。此外,赵继伟虽场均10.5分7.9助攻的数据略逊于孙铭徽,但其作为辽宁后场大脑的战术价值不可忽视。若以“数据+战绩”综合考量,李弘权或许是最接近挤掉曾凡博的候选人,而余嘉豪若身处更高曝光度的球队,也有机会冲击一阵。
争议背后:评选标准的平衡难题
CBA最佳阵容的评选历来需要权衡个人数据与团队成绩,一阵的选择显然更倾向于“核心价值”。例如,曾凡博的防守与北京第三的战绩成为关键砝码,而李弘权虽数据亮眼,但上海仅排名靠后,可能成为其落选一阵的短板。同样,余嘉豪的高效表现受限于浙江队的整体成绩,也可能影响评委决策。
总体而言,本赛季最佳一阵的评选基本符合预期,但二阵球员的强势表现也为未来埋下悬念。随着年轻球员的成长与联赛竞争加剧,未来的最佳阵容争夺或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