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赛季CBA常规赛尘埃落定,山西汾酒男篮以34胜12负的队史最佳战绩位列积分榜第二,却在随后揭晓的常规赛个人奖项评选中颗粒无收。这一结果引发外界热议,而深究背后的评选逻辑,球队在国内球员表现、防守体系及外援竞争力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浮出水面。
一、国内球员数据集体下滑,竞争力不足
山西队本赛季的成功主要依赖双外援古德温和迪亚洛的强势发挥,但本土球员的数据却出现明显下滑。核心后卫原帅场均得分从20分降至12.9分,三分命中率虽保持44.2%,但整体表现已难与广厦队的胡金秋、孙铭徽等球星抗衡。内线支柱葛昭宝的状态也持续低迷,场均仅贡献3.8分,与上赛季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张宁场均仍能拿到16分3.8篮板2.9助攻,但他的防守效率和高达8次的违体犯规数,成为其冲击最佳阵容的阻碍。
二、防守体系薄弱,团队表现拖后腿
山西队虽以场均114.8分的进攻火力位列联盟前列,但防守端的漏洞却十分明显。常规赛防守效率排名倒数第五,场均失分高达108.7分。尽管张宁在防守端拼尽全力,但球队整体协防意识不足,篮板保护能力薄弱,场均仅46个篮板球,排名联赛中下游。这种“重攻轻守”的战术风格,直接影响了球员在防守奖项中的竞争力,孙铭徽正是凭借场均2.6次抢断和9.5次助攻的全能表现,力压张宁当选最佳防守球员。
三、外援竞争激烈,评选标准更严苛
山西队的双外援古德温和迪亚洛虽在常规赛中表现亮眼,但在最佳国际球员的评选中,他们的光芒被其他外援掩盖。广厦队的巴里·布朗以场均27.3分4篮板5.9助攻的数据,带领球队稳坐常规赛头把交椅;上海队的洛夫顿则摘得最佳国际球员奖项。相比之下,古德温(场均25.7分6.1篮板8助攻)和迪亚洛(场均22.5分7.3篮板3.1助攻)的表现虽稳定,但缺乏足以改变比赛走势的决定性作用,且球队在季后赛中的潜在隐患也让评委对其未来表现存疑。
CBA奖项评选向来有“冠军优先”的传统,本赛季也不例外。常规赛冠军广厦队独揽MVP、最佳教练、最佳防守球员等6项大奖,而山西队尽管创造了队史最佳战绩,但评选标准更倾向于个人数据与团队荣誉的双重考量。胡金秋以绝对优势当选MVP,其场均19.1分8.3篮板1.4助攻的全面表现,以及带领球队39胜7负的战绩,成为评选的关键因素。潘江虽将山西队从第12名提升至第二,但最佳教练仍归属广厦主帅王博,这种“结果导向”的评选逻辑,使得黑马球队的突破难以撼动传统强队的垄断地位。
总之,山西队的“颗粒无收”并非偶然,而是球队综合实力与评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未能获得个人奖项,但34胜12负的战绩已足以载入队史。对于这支年轻的球队而言,如何在保持进攻火力的同时强化防守体系,培养本土球员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未来冲击更高荣誉的关键。而CBA联盟也需进一步优化评选标准,避免“唯战绩论”,让更多为球队带来突破性进步的球员和教练得到应有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