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俄乌局势的发展,挺微妙的,都知道各方在为停火做准备,只等利益谈妥。虽然说,特朗普并没能兑现“24小时停火”的承诺,但至少可以看到他为这事忙东忙西。不过呢,最近特朗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公开表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感到愤怒,并且扬言如果普京还不同意停火,就会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50%的关税。谁沾俄罗斯的石油,就让谁倒霉。
只能说,特朗普这脸变得挺快的。
3月18号,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一次通话,在通话中普京拒绝全面停火,只承不进攻能源设施,事后特朗普依旧乐观地表示,事情有进展,这还没过去多久,怎么特朗普就没耐心了?
我怀疑呢,特朗普态度的改变,可能与中国有关。
这两天,中国外长王毅应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邀请,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而且王毅外长还在俄罗斯表态:中国愿意为结束乌克兰战争发挥“建设性作用”,但支持俄罗斯捍卫其“利益”。
这里其实释放出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对于俄乌问题,与美国达成利益交换并不是俄罗斯的唯一选择。第二个信号:俄罗斯主动邀请中国讨论俄乌问题,背离了特朗普“联俄抗中”的想法,而这更有可能是特朗普突然对普京发怒的原因。
为啥特朗普急于结束俄乌战争呢?说白了,俄乌战争不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谁赢对美国的影响都不大,特朗普并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特朗普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全力对付中国上。想拉拢俄罗斯,目的也是为了对付中国。
我甚至怀疑,从特朗普又是要格陵兰岛,又是要加拿大的举动来看,搞不好他认为自己和普京是一类人,有共同语言,所以他能劝得动普京。
但特朗普低估了两个关键变量:一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核心诉求,也就是确保自身安全空间与削弱北约东扩威胁,这与美国短期停火目标存在本质冲突;二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姿态,既不是俄罗斯“同盟”,也不是美国“棋子”,这给了俄乌冲突参与方一个更灵活的调解空间,不至于拿一方手短。前段时间,泽连斯基也表达,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也是这个道理。
特朗普低估了俄罗斯对这场战争的真正诉求,也忽视了普京对中国的看法,问题也就卡在这了。
而且王毅外长提到的 “建设性作用”,传递出两层深意:一方面,中国反对阵营对抗,主张均衡解决各方安全关切;另一方面,中国不认同美国将俄乌问题工具化的做法。这种立场与俄罗斯寻求战略缓冲的需求形成默契,直接冲击了特朗普“联俄抗中” 的如意算盘。
现在呢,特朗普威胁对俄罗斯石油加征50%关税的举动,反而暴露了他的战略焦虑。
归根结底,普京和特朗普并不是一类人,普京的 “里子”,也就是俄罗斯的安全与经济利益,显然比特朗普的 “面子”,也就是短期政绩,更有韧性。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特朗普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