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是从田间地头走向国家政治舞台的农民副总理,在辞职多年后,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请求,希望中央能为他安排一份工作。这位曾经为农民生活改善和国家农业发展付出巨大努力的政治家,为何在退隐多年后会有此举动?
1975年1月,陈永贵,这位从山西大寨走出来的农民,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总理,主管全国农业。他的上任,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广大农民兄弟的骄傲。然而,陈永贵并未因高位而忘本,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放弃副总理的薪水,坚持领取大寨的“工分”及生活费。
在任期间,陈永贵一直关心农民的疾苦,努力推动农业的发展。然而,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地,陈永贵的政治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980年,他主动提出了辞职,选择了离开政治舞台。
原本,陈永贵计划回到山西昔阳,那片他深爱的土地。但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过去的贡献,安排他在北京安度晚年。他居住在木樨地公寓,与家人团聚,享受着平淡而宁静的生活。
为了照顾陈永贵的生活,中央还为他安排了专车与老司机汤占兴。他的座驾从最初的“红旗”改为了“伏尔加”。但陈永贵对公车的使用极为严格,他从不允许家人使用,甚至在多数情况下,他都是自己亲自驾驶。
在生活中,陈永贵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他常常乘坐公交车前往菜市场,与群众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他深知,只有真正贴近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虽然离开了政治舞台,但陈永贵对农民生活的改善深感欣慰。他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希望再次为国家作出一些贡献。
1983年,陈永贵怀着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向中央写信表达了自己继续为国家工作的强烈意愿。邓公在收到信件后,深思熟虑,最终批复同意他担任北京东郊农场的顾问。
虽然工作相对轻松,但陈永贵却以极高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其中。他深知农场的发展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协助购买生产资料,还是解决农场遇到的难题,他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他的付出和贡献,深受农场干部和职工的感激和尊敬。
陈永贵热爱土地,热爱农作物,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农民的疾苦和期望。在农场的每一天,他都过得充实而满足。
然而,命运却并没有给这位老人更多的时间。1986年,陈永贵因肺癌离世,享年71岁。令人惋惜的是,他生前并未能成功戒烟,这也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大遗憾。
他的一生,既是农民之子,又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政治家。他的离世,让人们深感痛惜。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山西昔阳县大寨虎头山,那里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也是他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