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

《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

江苏共有4个案例上榜

并向全国推广


其中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

也是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 百年颐和 万国风华 ”


颐和路片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核心区,分为13个片区,占地约35公顷,被誉为东方最美街道。


作为南京市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颐和路列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同时也是南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9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在更新实施过程中,街区坚持有机更新、审慎推进,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进度合理有序安排区域更新项目。推进布局上注重与已有保护项目的延伸衔接,由点及面、联动呼应,打造精品,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活力。同时,街区引入、实施的产业精准定位,推进文化、产业、空间的全面复兴。

创新业态,释放街区活力


11片区作为复兴启动示范区,国际高端品牌占比达22%,江苏首店品牌占比达83%


11-1片区自2021年底开街以来,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成功策划“山海颐和”艺术季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总客流量逾百万人次

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艺术共生


13-1片区打造集创新展示、访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展示中心“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展馆自2023年8月底运营以来,举办艺术展览10场、文化讲座5场、发布活动3场,承办了“光阴里的建筑”学术论坛、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等省市级重大活动。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何以如此出圈?

又有哪些经验做法?

一起来看看~


1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成立由专家、教授,以及市规资局、鼓楼区政府、实施主体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总设计师五人小组,把关街区规划设计等工作,联合院士大师团队和国际顶尖咨询机构制定复兴计划、业态策划方案、核心品牌策划方案等。


实施主体由区政府与市属国企共同出资成立,负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综合开发服务,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按照“高端、艺术、时尚”定位引入多元业态,承办公共活动,推动城市文化创新,驱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2

以新旧共生为格局

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 宁海路52-1号修缮前后对比 ▲

遵循“修旧如故、与古为新”的原则,通过院落联通、街廓回归、空间彰显等手法实现存量空间的贯通与更新,破解原有独立院落相对封闭、“有街无路”的困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街区重要节点空间和立面、路面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文物遗产的显示度与协调性。



▲ 宁海路46号修缮前后对比 ▲

以“整体性、真实性、最小干预性、可识别性、可逆性”为理念,拆除破坏院落布局完整性、合理性的后期加建部分,设置隐蔽钢圈梁加固建筑结构,提高保留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保留木楼梯、窗户、阳台栏杆、檩条、屋架等文物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1:1定制化手工修复;清水外墙的修复工序包括凿除附加面层、打磨、修补、开缝、勾缝、清洗、排盐、喷涂憎水剂等工序,恢复风貌;沿街围墙的修复结合历史图纸与现状勘察结果,重塑颐和路片区特色城市界面;引入新技术应用并增设相关设备,在还原文物建筑历史肌理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群使用需求。


3

以数字技术为手段

加快智慧街区建设进程

为满足街区智慧化管理、数字化展示等需求,搭建颐和路街区信息化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等多项技术,高精度还原街区样貌,打造1:1还原的三维模型,基于物联网,实现街区水、电、消防、广播、视频监控等数据的全面感知与采集。


人工智能构建街区管理中枢,实现街区能源可视化、安防可视化、客流可视化与管理智能化,探索科技创新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应用。

4

以破局消防为契机

填补历史街区政策空白

为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不通畅、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等消防问题,实施主体委托专业单位编制防火安全保障方案,通过合理划分开放院落防火分区、建筑内部木梯下方设置复合防火隔层、配备适应道路肌理的小型消防车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强化防火措施。

(图文来源于“鼓楼微讯”,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