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清真食品,有点敏感。
这是《 》的第二件事,文章里解释了我高度关注这个领域的原因。
现在我宣布:
我的后半生,将为两大目标奋斗,一是通过疫苗保障中国人的身体健康;二是通过啄MU鸟行动,在民族宗教(民宗)领域纠偏,捍卫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保障中国人的精神健康。
请记住 2016年5月31日,这是清真食品告别过去,迎来新生的一天。
在这以前,一谈清真食品,你脑海里一定想到的是 某个宗教和某些民族。这种联想,前者叫教食捆绑,后者叫族食捆绑。由于民宗都是敏感话题,所以清真食品就带有某种敏感性。
但是,2016年5月31日起, 清真食品的敏感被官方解除了。那天国家民委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明示了清真食品的官方权威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与宗教和民族脱绑。
国家民委强调要牢牢把握的第三条原则是:
在清真食品的概念上,严格将清真食品界定为群众的生活饮食习俗,而不是将清真食品界定为符合YSL教教义的食品,为防止宗教干涉世俗生活建立了一堵防火墙。
这个原则里,清真食品与宗教划清界限的大白话很明确。但 清真食品与特定民族不关联,并没有明说,而是用了群众的生活饮食习俗来涵盖,需要解释一番。
56个民族都是群众。清真的兰州拉面开遍全国,也是在服务群众,不可能拒绝某些民族用餐。实际情况是汉族吃得最多,说汉族群众也有清真饮食习俗也完全没毛病。
类似南北方的甜粽子与咸粽子之争,纯属网友们的调侃与恶搞。现实中,南方人虽然吃咸粽子多,但也不排斥甜粽子。北方人也完全可以体验一下咸粽子,万一好吃呢?
再比如兰州拉面起源于兰州,现在是火遍全国的面食品牌,有清真的,也有非清真的。虽然冠以“兰州”两字,但无锡也可以开兰州拉面店,开店也不要求明老板必须拿出兰州户口本,更不可能只有某些少数民族才有资格做兰州拉面。
粽子是群众的饮食习俗,兰州拉面也是群众的饮食习俗,清真食品从2016年5月31日起与民宗脱绑,成为中华文明的群众饮食习俗,属于群众而非民族,从此获得了新生,这是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清真食品获得新生还不够,还必须搞明白,怎样才算清真?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粽子和拉面的核心要素是食材、做法和特定外观,做出成品,大家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但是, 一块烤羊排,一碗大排面,一瓶啤酒,能一眼判断是不是清真食品么?答案是不能。
到底怎样的食材或做法或外观,才能叫清真食品呢?
国家民委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其强调的原则告诉我们什么不是清真食品,再用排除法确定什么是清真食品。关键是以下三点:
第一,与民族或宗教捆绑的食品,都不是清真食品。
顺便说一下,按伊教教义制作的食品,阿拉伯文是حلال,英文是Halal,翻译成中文就是“哈拉食品”,绝不允许再翻译为“清真食品”。中国可以生产哈拉食品,但只能是出口,因为国内不允许宗教食品在市场上流通。
第二,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清真食品定义,基于任何食材和做法,只要不与民宗挂钩,那就都是合规的清真食品,逻辑上就那么简单。
第三,合规的清真食品可以有不同定义,互相不否定对方,即不存在排他性和强制性。
比如,甲声称自己的清真食品不含马肉,乙宣布自己的清真食品包含全部肉类。虽然甲和乙的清真食品定义不同,且有冲突,但都是合规的清真食品。甲和乙不能互相否定,不能互相攻击对方不清真。
陶医生通过一年多的走访和调研,了解到三种合规的清真食品定义,都来自权威的清真食品专业户。
定义一:清=清静无染,真=真材实料
这个定义来自四川国际商会清真食品专委会主任,天府皇城坝清真非遗火锅传承人马会长。
马会长2024年8月12日在小红书上发视频辟谣了清真食品等于宗教食品的观点,并给出了上述定义。
定义二:清净无杂渭之清,真诚不二渭之真
这个定义来自北京著名的清真食品一条街——牛街。
牛街头上有一家叫狄记门钉肉饼的老牌清 真餐厅(牛 街西里二区8号楼 ),其 店内墙上明示了上述他们理解的清真食品。
下图是陶医生亲自探店后获得的一手信息,绝对可靠。
我在店里吃了一碗羊杂汤12元,便宜、好吃、量又足。虽有羊杂汤的名称里有个【杂】字,但店家认为符合清净无杂的定义,我也完全不反对。
同时,我背后的冰箱里还有啤酒。店家肯定认为啤酒也属于【清真无杂,真诚不二】。这个理解,我也完全支持。
定义三:清纯至真
这个定义还是来自牛街——牛街5号的清真超市(简称牛超)。
牛超的超市部分在地下一层,需要先坐斜梯下去。这个清真食品的定义,就在其斜梯通道的右侧墙上。
一共是三组标语,清纯至真+顾客至上+诚信至高。我将其第一组标语理解为牛超对清真食品的理解,希望我没有搞错。
这三种清真定义,都符合国家民委要求,即清真食品是群众饮食习俗,与民族和宗教无关。
大家如果看到其他清真食品的定义,可以发给我。违反国家民委权威规定者,我会坚决投诉;不违反的,我都收录着,全是群众饮食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还要再强调一下,合规的清真食品不能互相歧视,不能限制他人,否则可能拘留甚至坐牢。
比如一家将清真食品定义为无豕肉无酒的清真餐厅,不得极端地认为只有自己的清真才正宗,指责那些有豕肉有酒的清真餐厅不正宗,并去骚扰人家的正常经营。
因为这种行为涉嫌违反《反恐法》第6条【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或宗教等理由的歧视性做法】和第81条【以恐吓或骚扰的方式干涉他人生活习俗、方式和生产经营】。
再比如,无豕肉无酒的清真餐厅,只是不提供豕肉和酒,但不能禁止顾客携带豕肉和酒入内。餐厅是公共场所,顾客在餐厅食用豕肉和酒,只要不违反法律,都是法律保护的饮食习俗和自由。餐厅自己的清真食品概念,只能限制自己,不能限制他人。
下图是某清真餐厅的限制标语,现实中很常见,但违规/违法了。其英文明示是基于伊教教义,那坐实了教食捆绑,违反国家民委的清真食品规定。其禁止外菜和禁酒的做法,则是基于伊教教义的歧视,违反《反恐法》。禁烟一般来说没问题,因为很多城市确实有公共场所禁烟令。
这种限制就违反了《反恐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现在,你理解清真食品了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