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4 月 2 日启动的 "海峡雷霆 - 2025A" 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首次将台岛能源基础设施纳入模拟打击目标体系,这一战略调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回顾持续近两年的俄乌战争,俄军初期未能有效瘫痪乌克兰能源体系的教训值得深思。2022 年 2 月战争爆发时,俄罗斯空天军虽然掌握制空权,但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仅限于局部电网和炼油厂。
这种有限打击策略导致乌克兰能源系统在北约技术支持下迅速恢复,基辅政权得以维持基本运转,这为乌军持续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俄乌战争证明,现代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火力对比,更取决于战略目标的清晰性与执行力的坚决程度我们不能低估了台独势力依岛顽抗的决心,那么我们就要当机立断,封锁台岛的同时摧毁台岛所有能源设施。
解放军此次演习展示的新型战术体系具有显著针对性。在海上封锁层面,东部战区投入 055 型驱逐舰、075 型两栖攻击舰等主力舰只,构建起立体化封锁网络。值得关注的是,演习中首次运用的 "蜂群无人机" 系统,能够对港口设施实施饱和攻击。军事专家指出,这种无人机集群可携带精确制导弹药,在短时间内瘫痪港口作业能力。在远程打击方面,PHL-191 型远程火箭炮系统展现出 600 公里射程与米级精度的结合,其配备的末敏弹可对发电站、输变电设施等关键节点实施高效毁伤。
能源瘫痪战略的实施需要多维度协同。除军事打击外,信息战与心理战的作用不可忽视。台岛电力系统高度依赖自动化控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整个电网崩溃。此外,持续的能源短缺将引发社会恐慌,这种社会失序状态将极大削弱台军的抵抗意志。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平均航速为 19 节,从澳大利亚到台湾的航程约需 7 天。在解放军建立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A2/AD)体系下,任何试图突破封锁的 LNG 运输船都将面临航空兵、潜艇和水面舰艇的多重威胁。这种 "时间 - 空间" 维度的压缩效应,使得台岛能源储备的消耗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你看台媒报道,解放军演训期间,2艘LNG船没办法进入港口,台当局的液化天然气储备最多只够使用11天,如果军演多持续几天的话,那么台当局的能源储备将很快见底。
从战略层面看,"海峡雷霆 - 2025A" 演习标志着解放军作战思想的重大突破。通过将能源基础设施纳入打击链,实现了从 "消耗敌人" 到 "瘫痪体系" 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理论基础源自美国防大学《网络中心战》理论,强调通过破坏敌方关键节点达成体系崩溃。在台海特定环境下,这种战略的实施将产生 "乘数效应":能源瘫痪引发经济崩溃,经济崩溃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瓦解抵抗意志。
在现代战争中,能源安全与战争胜负的关联性正在被重新定义。俄乌战争的数据显示,当乌克兰能源系统遭到 30% 破坏时,乌军地面部队的机动能力下降 45%,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效率降低 60%。这种 "能源 - 战斗力" 的线性关系表明,控制能源命脉即掌握战场主动权。解放军此次演习通过模拟能源打击,实际上是在构建 "能源 - 心理 - 军事" 三位一体的压力体系。
综上所述,"海峡雷霆 - 2025A" 演习的战略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对俄乌战争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对现代战争规律的前瞻性把握。
通过能源瘫痪战略,解放军展现了速战速决的决心与能力。在台海问题上,这种战略的实施将有效压缩冲突时间窗口,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未来,随着解放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不断发展,这种体系化瘫痪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