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27日现身北方造船厂,亲自为885M型核潜艇"彼尔姆"号主持下水仪式。这艘配备"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核潜艇预计2026年服役,标志着俄海军战略威慑能力升级。中国潜艇技术近年快速进步,但面对俄方最新成果,追赶仍需突破关键瓶颈。




885M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达1.3万吨,采用模块化设计整合8组垂直发射单元,可携带24枚"锆石"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速度达9马赫,能穿透现有反导系统。普京强调该艇将强化北极航道控制权,俄海军计划未来5年建造10艘同型潜艇。艇体采用新型钛合金耐压壳,最大潜深达600米,配备的"天琴座"声呐系统探测距离延伸至100公里。




中国最新型096型战略核潜艇已进入建造阶段。公开资料显示其采用无轴泵推技术,噪音降至95分贝以下,接近海洋背景音。搭载的巨浪-3潜射导弹射程突破14000公里,配备分导式核弹头。但俄方885M的实战部署进度更快,首艇"阿尔汉格尔斯克"号2024年底已形成战斗力。



【096型核潜艇设想图】


技术差距体现在多个层面。俄方核潜艇反应堆采用自然循环冷却技术,无需外部泵送即可维持运转,降低噪音同时提升生存性。中国潜艇虽实现全电推进,但大功率反应堆稳定性仍需验证。声呐系统方面,885M的共形阵列覆盖360度探测,而中国潜艇仍依赖传统艇艏球型声呐。




军工产能差距同样明显。俄罗斯北方造船厂2024年同时建造4艘攻击核潜艇,中国大连和渤海造船厂年产能约6艘。但中国在特种钢材产量上占优,为潜艇耐压壳制造提供保障。美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国核潜艇年产能预计2030年提升至10艘,接近俄罗斯当前水平。


您觉得中国潜艇哪项技术最需突破?欢迎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