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职能调整后的检察侦查权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原属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如贪污、渎职等)转由监察委员会统一行使。但检察机关并未完全退出侦查领域,而是保留了针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利用职权犯罪的“特殊侦查权”。这一调整旨在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内部监督,防止司法权滥用。一、
法律依据与侦查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二款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检察机关可对以下两类案件直接立案侦查: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在诉讼监督活动中发现的特定职务犯罪。核心条件:
主体限定:必须是法官、检察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司法工作人员。
职权关联:犯罪行为必须与司法职权行使直接相关。发现途径:案件线索须来源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过程(如审查案件、处理申诉、监督刑罚执行等)。二、
检察机关可侦查的14类罪名以下14个罪名是检察机关可直接管辖的范围,每个罪名均需满足“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前提:
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
典型情形:法官违规长期羁押当事人,或警察未依法定程序拘留嫌疑人。
非法搜查罪(刑法第245条)
典型情形:检察官未持搜查证强行进入公民住所搜查证据。
刑讯逼供罪(刑法第247条)
典型情形:侦查人员对嫌疑人实施殴打、电击等暴力手段逼取口供。
暴力取证罪(刑法第247条)
典型情形:司法人员以威胁、殴打等方式强迫证人作伪证。
虐待被监管人罪(刑法第248条)
典型情形:看守所民警长期体罚、侮辱在押人员致其重伤。
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
典型情形:法官故意违背法律作出错误判决,引发重大社会舆情。
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
典型情形:检察官因疏忽导致关键证据灭失,影响案件公正处理。
徇私枉法罪(刑法第399条第一款)
典型情形:警察伪造证据包庇犯罪团伙,或故意构陷无辜者。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刑法第399条第二款)
典型情形:法官在民事案件中收受利益,作出明显不公判决。
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刑法第399条第三款)
典型情形:执行法官拖延办理,导致债权人合法权益长期无法实现。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9条第三款)
典型情形:执行法官违规低价拍卖被执行人财产,造成其重大损失。
私放在押人员罪(刑法第400条第一款)
典型情形:监狱管理人员协助罪犯伪造病情,违规保外就医。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刑法第400条第二款)
典型情形:看守所民警未按规定巡查,导致重刑犯越狱。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刑法第401条)
典型情形:监狱长篡改考核记录,为罪犯违规办理减刑。三、
案件办理的特殊规则
立案层级限制
一般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必要时可指定基层检察院或跨区域管辖,确保侦查独立性。
与监察委的协作
若案件涉及监察委管辖的职务犯罪(如司法工作人员同时受贿),检察机关需及时通报监察委,协商以主次分工联合调查。
程序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的侦查活动需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决定须报上级检察院批准,防止权力滥用。
四、与监察委的职能分工
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机关与监察委的管辖界限明确:
检察机关侦查范围:聚焦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职权犯罪,突出法律监督职能。
监察委调查范围:覆盖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88类职务犯罪,体现反腐败全覆盖。协作案例:若法官在审判中收受贿赂并作出枉法裁判,监察委负责调查受贿问题,检察机关则侦查徇私枉法行为,双方协同推进案件。
结语:监督司法,守护公正
检察机关保留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特殊侦查权”,既是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也是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公民了解这一权限,既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也能推动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察法实施后,哪些案件检察院可自行侦查?



引言:职能调整后的检察侦查权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原属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如贪污、渎职等)转由监察委员会统一行使。但检察机关并未完全退出侦查领域,而是保留了针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利用职权犯罪的“特殊侦查权”。这一调整旨在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内部监督,防止司法权滥用。

一、
法律依据与侦查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二款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检察机关可对以下两类案件直接立案侦查: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在诉讼监督活动中发现的特定职务犯罪。

核心条件:


主体限定:必须是法官、检察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司法工作人员。


职权关联:犯罪行为必须与司法职权行使直接相关。

发现途径:

案件线索须来源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过程(如审查案件、处理申诉、监督刑罚执行等)。

二、
检察机关可侦查的14类罪名

以下14个罪名是检察机关可直接管辖的范围,每个罪名均需满足“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前提:


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

典型情形:法官违规长期羁押当事人,或警察未依法定程序拘留嫌疑人。


非法搜查罪(刑法第245条)

典型情形:检察官未持搜查证强行进入公民住所搜查证据。


刑讯逼供罪(刑法第247条)

典型情形:侦查人员对嫌疑人实施殴打、电击等暴力手段逼取口供。


暴力取证罪(刑法第247条)

典型情形:司法人员以威胁、殴打等方式强迫证人作伪证。


虐待被监管人罪(刑法第248条)


典型情形:看守所民警长期体罚、侮辱在押人员致其重伤。


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


典型情形:法官故意违背法律作出错误判决,引发重大社会舆情。


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


典型情形:检察官因疏忽导致关键证据灭失,影响案件公正处理。


徇私枉法罪(刑法第399条第一款)

典型情形:警察伪造证据包庇犯罪团伙,或故意构陷无辜者。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刑法第399条第二款)

典型情形:法官在民事案件中收受利益,作出明显不公判决。


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刑法第399条第三款)

典型情形:执行法官拖延办理,导致债权人合法权益长期无法实现。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9条第三款)


典型情形:执行法官违规低价拍卖被执行人财产,造成其重大损失。


私放在押人员罪(刑法第400条第一款)


典型情形:监狱管理人员协助罪犯伪造病情,违规保外就医。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刑法第400条第二款)


典型情形:看守所民警未按规定巡查,导致重刑犯越狱。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刑法第401条)


典型情形:监狱长篡改考核记录,为罪犯违规办理减刑。

三、
案件办理的特殊规则


立案层级限制

一般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必要时可指定基层检察院或跨区域管辖,确保侦查独立性。


与监察委的协作

若案件涉及监察委管辖的职务犯罪(如司法工作人员同时受贿),检察机关需及时通报监察委,协商以主次分工联合调查。


程序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的侦查活动需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决定须报上级检察院批准,防止权力滥用。


四、与监察委的职能分工

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机关与监察委的管辖界限明确:


检察机关侦查范围:聚焦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职权犯罪,突出法律监督职能。


监察委调查范围:覆盖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88类职务犯罪,体现反腐败全覆盖。

协作案例:

若法官在审判中收受贿赂并作出枉法裁判,监察委负责调查受贿问题,检察机关则侦查徇私枉法行为,双方协同推进案件。


结语:监督司法,守护公正

检察机关保留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特殊侦查权”,既是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也是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公民了解这一权限,既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也能推动司法机关依法履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