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苏静长期在林彪的麾下工作,作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野作战处处长的他,在林彪那里有着极高的评价:“苏静一人等于十万兵!”

因为长期和林彪接触,苏静对林彪也有超过一般人的了解。

据苏静回忆,林彪喜静不喜动,平日里最喜欢倒骑在椅子上看地图。后来苏静为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当顾问,就建议把林的这个习惯放入电影,被导演采纳。据说,粟裕大将也有倒骑在椅子上看地图的习惯,不过由于“习惯重合”,《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就取消了粟裕倒骑椅子的镜头。

林彪看地图的时候,能大半天纹丝不动,表情淡漠,没有喜怒哀乐,这个时候林彪最讨厌别人来打扰他。当然一般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但有一人例外,就是人称“雷公爷”的刘亚楼。苏静说:因此,林彪有时很“烦”他。



林彪非常喜欢地图,另外他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能力是非常强的,能把高深的理论用最简单清晰的话说出出来,比如众所周知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四快一慢”等等,都是非常精彩又凝练的理论,包括到建国之后,林彪又提出“三好战士”、“三八作风”、“四好连队”、“四个第一”等等,都在军中风靡一时。

当然,林彪创作术语的能力也不单单体现在军事领域。

苏静还说,林彪在受枪伤前,是喜欢户外活动的,经常跟着他们侦查处去第一线观察地形,但从苏联治病回来后来,他就很少户外运动了。苏静曾当面问林彪为什么,林彪回答:爱克氏光(即X光)照的,怕阳光。

但据苏静观察,后来在东北打仗,林彪跟着部队行军走路,整天晒太阳也不见他有事。所以苏静评价林彪:一天不打仗,身体就会出毛病,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



林家搬到毛家湾居住后,苏静距离他家只有一条街,步行只要十几分钟就可到达。但苏静知道他不喜欢人打扰,所以只去过林家两次,一次是1960年,当时《毛选》第四卷即将出版,其中有一些关于东北战场的注释还没确定下来,罗荣桓请苏静到林彪那里征求意见;另一次是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闭幕后不久,苏静去林彪家里参加支左干部座谈会,在林家的走廊里,苏静看到了黑板上写着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吃萝卜膀胱会出汗。

看得出来,除了打仗和工作的话题,苏静和林彪完全没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关系,也发生在罗荣桓和林彪的身上,罗瑞卿大将曾感慨说,一个司令员,一个政委,进城后十几年不联系。



苏静晚年接受采访,曾讲过一个故事,说他1932年参加红军后,最开始是在红一军团政治部当宣传委员,每天的任务都是在村子里写标语,有一天军团长林彪在苏静的标语前驻足,之后露出笑容,但没有说话。第二天,苏静就被调到了司令部当作战参谋。

此后,苏静就在部队里干了大半辈子的参谋工作,最后干到了开国中将。所以那一天、那条标语,其实改变了苏静将军一生的方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