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光都不能逃逸的天体,换句话说,小于等于光速的粒子都不能逃逸黑洞的束缚辐射到外部空间。那么超辐射可以吗?回答是肯定的。黑洞的辐射一定是超辐射,这里的超辐射可以理解为超光速辐射。

在研究黑洞的辐射之前,先简述一下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半元电荷,其组成的规律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Q是常数。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单独的半元电荷不能独立存在,我的这一结论被美国物理学会2022年冬季学术交流会录用,录用截图摘要如下:



由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可知:基本粒子的质量是可变的,理论推测单个基本粒子的最大质量是普朗克质量约2.17561×10^-8千克,我的理论推测基本粒子的最小质量是约10^-56千克数量级,单个基本粒子质量跨度如此巨大是单个光子能量跨度大的根本原因。依据上述理论及客观事实,论证辐射、超辐射、次辐射的形成。
首先,是辐射的形成。辐射是存在物质(黑洞除外)内部基本粒子由于质量的变化,以光速逃逸到外部空间的基本粒子就是光子。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m是损失的质量、c是光速。其实,m本质是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之后剩余的质量。光子是存在物质内部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生成的能量,加速剩余质量形成的基本粒子光速运动。也就是说,光子是存在物质内部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形成的。假设存在物质内部基本粒子的质量为M,基本粒子损失的质量和剩余的质量都是m,m=M/2,基本粒子损失的质量m形成的能量必然是mc^2,这一能量完全传递给质量损失一半后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后的基本粒子的能量必然是mc^2,能量是mc^2的基本粒子,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运动质量,此时基本粒子必然光速运动,所以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必然光速运动。
其次,是超辐射的形成。超辐射存在于黑洞内部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的能量不足以逃逸黑洞的束缚,必须是质量损失大于基本粒子质量的一半形成的能量,才可能逃逸黑洞的束缚,所以对于黑洞必须是超光速粒子才能辐射到外部空间。m1+m2=M,m1是基本粒子损失的质量,形成的能量必然是m1c^2,这一能量完全传递给质量损失后的基本粒子,即m1c^2=m2V^2,v是质量m2的运动速度,由于m1>M/2,m2c,所以黑洞的辐射是超辐射,黑洞的辐射一定是超光速的,存在于黑洞的基本粒子,当且仅当速度大于光速才可能辐射到外部空间。
第三,是中微子的形成。中微子的形成和超辐射的形成正好相反。中微子的形成是存在物质内部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小于一半辐射到外部空间的结果。m1+m2=M,m1是损失的质量,形成的能量必然是m1c^2,这一能量完全传递给质量损失后的基本粒子,即m1c^2=m2V^2,v是质量m2的运动速度,m1M/2,m1+m2=M,所以v
结论:辐射是不容易形成的,三种类型的辐射相比较,最容易形成的辐射是光速辐射,次辐射和超辐射都不容易形成,即小于光速大于光速的辐射不容易形成,所以超光速和小于光速的辐射不容易观测到,尤其是超光速辐射更不容易观测到。次辐射小于光速,辐射等于光速,超辐射大于光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