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黄浦区“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202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就业服务主题日活动,在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中央”商场拉开帷幕。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谭友林、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周国良主任、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槐及上海高校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三个率先,织密“15分钟”便民就业服务网
主题活动在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会议厅举行。王槐在致辞中表示,黄浦区始终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3+3+X”重点产业布局,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协同、社会参与”的就业服务新格局,推动就业服务从“普惠覆盖”向“精准赋能”升级,从“线下服务”向“数智融合”转型。并呼吁企业提供岗位、高校输送人才、青年把握机遇,共同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民城市”就业标杆。
2025年,黄浦区将“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结合区域实际,聚焦“标准建设+特色打造”协同推进。
率先打造一批就业服务特色站点,为黄浦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上海新世界城“FUN肆街区”青年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等第二批六个特色站点授牌。充分利用黄浦楼宇商圈的独特优势,精准布局在人流密集、产业集聚的区域,与已有的标准化服务站点相互配合、紧密串联,共同勾勒出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地图。
率先推出“生育友好岗”社区服务专窗。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率先行动,推出首个“生育友好岗”社区服务专窗,发起“环人民广场生育友好企业(楼宇)伙伴计划”,为宝爸宝妈们提供弹性工作机会。未来,黄浦区还将支持更多街道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辖区居民、企业员工提供产后康复、育儿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努力打造上海首个“生育友好型就业社区”。
率先推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责任清单”。活动现场,《黄浦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管理与服务规程》正式发布。这份规程的落地,是黄浦区推动就业服务精细化、规范化的关键举措,标志着黄浦区15分钟就业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强强联手,“数智协同+校企聚力”打造就业强引擎
近年来,黄浦区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作为,深入探索就业服务新路径。活动现场,一系列兼具创新性及针对性的全新举措重磅亮相。
一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就业新体验。黄浦区15分钟线上服务站“黄浦就业码”入驻随申办市民云,不断丰富数智就业场景,增加数据汇聚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就业服务“掌上办”“随时办”。同步升级“数字人社就业管家”服务,创新推出“就业政策一点通”“数字就业助手”等功能,让求职者轻松掌握政策、精准获取就业信息。同时,深化数据应用创新,携手知名招聘平台 BOSS 直聘,开展高校毕业生“政策找人”服务,精准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是校企合作,搭建青年人才成长桥梁。联合国资委、团区委等,推出“企业开放日”“企业青训营”等活动,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助力黄浦区青年助业直通车服务升级。通过邀请高校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实地参访、参与定制化实训项目,推动产教资源双向流动。不仅为青年人才提供“沉浸式”职业体验,更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助力高校学子在金融、科创等黄浦优势产业中锚定职业方向,实现从“校门”到“职场”的高质量衔接。
1300+岗位,“南京路步行街”释放求职新磁场
此次招聘活动聚焦“三个精准”,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一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围绕黄浦区“3+3+X”重点产业布局,设置了科创、金融、商贸、文旅等特色专区。二是精准服务特殊群体。设立了零工长三角企业专区、生育友好岗专区和残疾友好岗专区,满足不同群体就业需求。三是精准搭建服务平台。现场设置了人力资源企业展示专区、上海外国语大学职 SHOW 驿站、15 分钟就业服务站展示区和咨询区,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培训咨询、就业政策、劳动维权、医保服务、社保业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将招聘活动创新融入商业休闲综合体“外滩・中央商场”,以“CBD 职引力”破圈理念重构传统招聘场景,让职业机遇与都市脉搏同频共振,实现商流与求职流的“双向引流”。经统计,活动现场收到个人简历2122份,初步达成意向录用868人,线上收到简历455份。
本次招聘活动不仅为高校毕业生铺设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更在黄浦江畔点燃了一簇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火”。未来,黄浦区将依托区位优势与资源特色,通过机制创新与平台搭建,让更多岗位“找对人”、让青年才俊“有奔头”,为打造更具活力的就业环境注入新动能。
记者 / 宋梅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邹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