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院路地区
“耕读传家启新绿,科创赋能育未来”
耕读田园会客厅科技开耕节
暨“社区邻里节”启动仪式
在北京林业大学
校地共建耕读田园举办
科技作品体验、生态文明演讲、
互动参与、农耕体验……
这是一场兼具
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
的春日盛会
传播农耕文化魅力
快跟官微一起
来到活力满满的现场吧!
(点击观看视频)
本次活动
以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为主线
现场活动精彩纷呈
文化展演与科技科普交相辉映
校地共建大中小一体化
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活动中,张志强、康云共同为“校地共建大中小一体化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学院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分别为我校博士生生态文明讲师团和博物馆讲师团颁发“科普+”社区治理金牌讲师团聘书。
传统文化+生态科普
马克思主义学院舞蹈社团以一支活力四射的开场舞点燃全场,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社区青芽林韵葫芦丝团队深情演绎经典曲目《军港之夜》,悠扬的旋律唤起观众对家国情怀的共鸣。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绿废科普团队与青芽志愿者联袂呈现科学展演《落木化春 沃土增汇》,在“枯枝落叶变形记”科普剧基础上,通过两棵树苗的生动对比,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落木分解原理与土壤增汇效应,让观众在趣味互动中领悟生态循环的科学奥秘。
校团委民族管弦乐团压轴登场,一曲欢腾热烈的《阿细跳月》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将活动推向高潮,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沉浸式耕读教育场景
特色摊位以“科技+文化”双线交织,打造沉浸式耕读教育场景。
科普讲师团通过现场讲解农业科技与生态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信息学院以古树数字博物馆、国家植物园漫游系统展示科技赋能生态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工学院通过智能机器人展演,呈现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草业与草原学院以草类种子科普讲解传递植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生态环保互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以3D打印体验生动展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科技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书籍展陈与现场互动,系统呈现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及大思政课实践成果;神奇种子农场则通过猜谜语、套圈等趣味活动,寓教于乐传播农耕文化魅力。
长期以来,我校与学院路街道积极探索和实践以耕读田园为载体、以社区为纽带、以高校为带动、以街区为推动的新型城市街区治理模式,推动不同学段衔接协同的系统性改革模式。在立德树人层面,强调大学、中学、小学在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维度上的贯通设计,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载体功能,通过纵向贯通和横向联动,打破学段壁垒,提升教育整体效能,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在社区治理层面,积极为社区引入高校专业力量、注入大学师生活力、构建社区资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为中关村科技创新核心区,学院路街道依托高校院所密集优势,紧扣中关村论坛“创新与发展”主题,在深化“耕读田园会客厅”品牌建设基础上,将社区邻里节“共建美好家园”理念与中关村论坛“创新与发展”主题有机衔接,以开耕节为载体推动治理创新:通过社区耕读场景促进智慧农业等科技成果转化,以“责任田共治”打破校城资源壁垒,重构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同步引入国际社区花园治理经验,为海淀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供“硬科技支撑+软治理浸润”的基层实践样本,助力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微信名:bfu-1952-
北京林业大学
出品|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林大社区
作者|王含硕
审稿|范朝阳
摄影|北林融媒
编辑|张薇 校对|冯子墨
责编|欧阳汀
审核|刘广超
开了开了!这是北林大的春日浪漫~
打造国家级战略智库!这一中心揭牌!
官宣!他们是北林大教学名师!
投稿邮箱:
beilinguanwei@163.com
设为星标每天都不错过哦
为优秀的北林大
分享+点赞+点亮2025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