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住建部明确提出,要将城中村改造的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大城市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纷纷查看自己的家是否在拆迁范围。
因为,在大家印象里,2015年的那轮大拆迁和现在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绝大部分人都靠拆迁变成了百万,甚至亿万富翁,“拆二代”也由此而来。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拆迁和当年“一夜暴富”拆迁看似差不多,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同......
补偿机制的变化
2015年那轮拆迁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当时“现金补偿”创造的财富神话。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某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拆迁项目,补偿高达十几万每平方米。
有一位幸运的业主,名下坐拥 9 套待拆迁房。拆迁款核算下来,他一次性拿到了 8200 万元。
这笔巨额财富让他瞬间跻身富豪行列,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能毫无顾虑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深圳南山区的城中村拆迁同样引发轰动。
拆迁前,这里的房价约 3 万元每平方米。随着拆迁工作的推进,大量资金涌入市场,当地房价如同坐火箭一般,一路飙升,很快就突破 8 万元每平方米。
许多原本普通的村民,因拆迁补偿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富翁。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直接给现金的补偿方式,确实让很多拆迁户一夜暴富。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金补偿的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催生了严重的房价泡沫,使得房屋价格远远脱离实际价值。
此外,获得拆迁补偿的群体与未获补偿的群体之间,财富差距被越拉越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为改善这一情况,2025 年,拆迁补偿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房票安置”制度在各地全面推广。
那么,这个“房票安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房票就是一种特殊的 “代金券”。当你家房子要拆迁时,政府不会像以前一样直接给你现金,而是给你一张房票。
房票上标着一定金额,这笔钱只能用来在指定区域购买商品房。
比如,你家房子拆迁估值 100 万,政府就给你一张价值 100 万的房票,你可以拿着这张房票,在当地规定的楼盘里选房。
房票安置的流程也并不复杂,具体来看,在拆迁工作开始后,相关部门会对房屋进行评估,确定补偿金额,并据此发放房票。
拿到房票后,拆迁户就能在规定时间、指定区域内,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房。选定房屋后,开发商会拿着房票去和政府结算款项。
这种安置制度,能避免大量现金涌入市场。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价泡沫进一步扩大,对缩小贫富差距、稳定房地产市场有着积极作用。
“先安置后拆迁”
除了房票安置政策之外,这一轮拆迁还推行 “先安置后拆迁” 的原则。
在以往的拆迁过程中,不少拆迁户都有这样的担忧:房子拆了,自己和家人该住到哪儿去?过渡期间的居住问题怎么解决?
而这一轮拆迁推行的 “先安置后拆迁” 原则,就瞄准了这些难题,实实在在为拆迁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所谓 “先安置后拆迁”,顾名思义,就是在拆除拆迁户房子之前,政府先给拆迁户安排好住处。
这安置的房子,可能是现成的商品房,也可能是专门建设的安置房。这么一来,拆迁户不用为找临时住处而发愁,更不用经历居无定所的日子。
这一原则的操作流程也比较简单,具体来看,在拆迁工作启动之前,相关部门就会提前规划、筹备安置房源。
随后,他们会对房源的位置、面积、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考量,力求给拆迁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筹备好房源后,会组织拆迁户进行选房。
等拆迁户选定房屋,办理好相关手续,入住新房后,才会启动拆迁工作。
“先安置后拆迁” 原则,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理念。
不仅保障了拆迁户的权益,还能让拆迁工作更加顺利地推进,减少因安置问题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提高拆迁工作的效率,也让拆迁过程更人性化。
农村拆迁新变化
2015年拆迁核心目标是消化房地产库存,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刺激楼市,资金主要流向城市地区。
相较而言,农村地区的拆迁项目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补偿标准偏低。
许多农村居民即便获得拆迁补偿,也难以借此改善居住条件,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机遇。
而2025年拆迁工作的重点,发生了显著的转移,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规划要以 “县域为中心”。
这一战略布局,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与共享。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宅基地的统筹利用。
在部分平原地区,当地政府推行 “宅基地换住房” 模式,引导村民集中居住。
实施这一模式时,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小区内房屋整齐排列,建筑风格统一。
村民们用自家分散的宅基地,换取小区内配套完善的住房。
这样一来,原本零散分布的宅基地得到整合,节约出大量土地。
政府利用这些节约的土地,配套建设了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还打造了文化广场、医疗站、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村民们生活不仅更加便捷,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在一些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当地政府也另辟蹊径,将闲置宅基地改造为特色民宿、乡村手工作坊。
比如,某古镇依托独特的明清古建筑和民俗文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把闲置宅基地改造成古色古香的民宿。
游客来到这里,既能欣赏古镇美景,体验民俗文化,又能住在充满韵味的民宿里。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开办手工作坊,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热门旅游纪念品。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大大拓宽,钱包越来越鼓。
这些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创新举措,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与以往相比,2025年推行房票安置,避免了现金大量涌入市场,有效稳定了房价。而实行 “先安置后拆迁”,也切实保障了拆迁户们的权益。
农村拆迁更侧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通过盘活宅基地改善农村生活与经济状况,相较 2015年,此次拆迁兼顾各方利益,更具可持续性。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