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网球场,接连不断的击球声和呐喊声四处回荡。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球员汇聚于此,和同龄人同场竞技,争夺将于2025年11月举行的第15届全国运动会网球项目单打正赛名额。
这是吴迪熟悉的场面和赛事。
过去16年里他参加了4届全运会比赛,拿到包括男单三连冠在内的4枚金牌、2枚银牌和2枚铜牌。2009年,18岁的他在第11届全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男单金牌,开启了一段难忘并且足以被载入中国网球历史的球员生涯。
如今,他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作为上海网球队主教练带队出战。在他的弟子们身上,他期待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影子,而是每一个具体的、积极的、能够展现当代网球面貌的年轻人。
“毕竟,这是全新的世界,他们拥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好的未来。”





从2009年到2025年,时间呼啸而去。现在这支上海队内最年轻的选手史金灵只有15岁,吴迪拿到第一枚全运会金牌时她还没有出生。
但如果你愿意,还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当时的赛事集锦,他和曾少昡的男单决赛尤其精彩。他们作为中国男网新生代和中生代的代表,联手奉献出了一场将发球、上网、平击、截击、旋转、挑高、放短、穿越等所有环节都做得淋漓尽致的较量。
“那个时候没有轮空,第一场碰的是中国香港选手,接下来是孙鹏、公茂鑫、张择和大马(曾少昡)。当年这几位都是国内响当当的球员,现在也都是知名的教练。能够在一项赛事里遇见他们4个,我觉得这样的经历非常可贵。”
在杭州奥体中心回望济南奥体中心的过往,他说虽然现在有时候会忙到“忘记自己曾经打过网球”,但还是清楚地记得当时发生的事情,“每一轮是什么样的开场什么样的经过,都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当然,在他4届全运会的经历当中,不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输球的难过。
2017年的天津,他和张之臻作为卫冕冠军出战,最终在男双决赛错失4个赛点不敌公茂鑫和张择。那场失利让他有些低沉,一天之后就是男单决赛了,但他几乎一整晚没有怎么睡觉,因为一闭上眼睛就是比赛回放。
“说实话,相比于前两届我的状态并不是太好,那个时候球队也很需要一个冠军来提气。输掉双打之后,连烧菜师傅都闷闷不乐,我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但所有人依然和他站在一起,希望他忘记已经结束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比赛中去。“这是你本届赛事最后一场球了,”球队的意大利外教桑奎内蒂说,“如果不拼,你会更加心痛。”
睡不着就起床,改变不了过去就去把握现在。他决定做和以往一样的事情——热身、适应场地,只是因为单双线作战过于疲惫而把时间从半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之后,他赢下了和王楚涵的男单决赛,前往混合区接受采访。
“他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打法很凶猛。他们下半区的签比我们强很多,他赢了包括张择和吴易昺在内的很多名将。今天我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能够和他相持住,虽然进攻性不是很强,但我一直在拼,一直在咬,因为我不希望将来后悔。”




“不希望将来后悔”,这是他做球员时常说的一句话。
它是他不断向前的动力之一,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站上球场,去和纳达尔、西里奇这样的大满贯冠军级别的球员对阵,让他多次在戴维斯杯的关键时刻一锤定音,也让他成为中国大陆男子球员当中第一位拿到ATP挑战赛冠军的选手。尽管这些成绩后来被张之臻、吴易昺、布云朝克特、商竣程等后辈所改写,但他的脚印就留在那里,成为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继续前行的基石。
2015年10月6日的国家网球中心中央球场,ATP排名第230位的吴迪以两个4比6不敌14届大满贯冠军得主纳达尔。在那场赛前被认为一边倒的较量中,他一共11次获得破发点并成功兑现4次。第二盘他一度以局分4比2领先,让西班牙人赛后承认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打好自己的每一个发球局。
“是啊,我在北京打过纳达尔,在上海打过西里奇。虽然输了,但当这些事情出现在你的回忆里时,都非常有趣和有意义。我从来没有站到过他们那么高的位置,但还能够和他们同场竞技,就像是做梦一样奇妙。即便是现在想起来,我还是会从战术角度思考哪个球怎么处理会更好一点。”



他说这些并不是遗憾,而是回味和复盘。当然,他的职业生涯也不是没有遗憾。
ATP官网上,他的比赛记录停留在2020年1月的曼谷挑战赛。在那项赛事中,ATP排名第310位的他脚掌裹着绷带,连续击败3名对手跻身男单8强,1/4决赛不敌后来的澳网男单4强、法网和东京奥运会混双亚军以及ATP杯和戴维斯杯冠军成员卡拉采夫。一年之前,他还在珠海闯入2016年毛伊岛挑战赛夺冠以来的第2个挑战赛决赛。
“那段时间有些煎熬,我把退役的好处和坏处都罗列出来。好处是我可以不用考虑伤病和大环境,从零开始,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当初从武汉到上海我就是从零开始,打比赛的时候也是如此。坏处是我还年轻,球队的投入、家人的期待还有这么多年球迷的支持,怎么能不说一声就拜拜了呢?”
而且那个时候他已经真正地爱上了网球,这种爱超越以往任何时候。
“我的网球生涯,或许前期有些被动,我也经常埋怨自己不够勤奋,但后来终于明白自己确实是可以拼一拼努一努的。那个时候我真的很爱很爱网球,每一个夜里都期待第二天太阳的升起,因为又可以训练了。”
但时间是单向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或事而停止。他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告别,更不想特地搞个仪式来跟关心自己的人讲述离开的原因和未来的规划,因为那样“太刻意了”。




职业网球就是如此,总有人离开,也总有人进来。但也有人长时间矗立在那里,他们不只弥补了吴迪的遗憾,也会让他感动并且获得更大的动力。
“有些老将真的值得我们佩服,包括柏哥,我都要崇拜他了。”
1989年出生的柏衍比吴迪大一岁半,早在2007年就闯入过澳网青少年组男单8强。上个月,35岁又10个月的他在ITF马鞍山站夺得男单冠军。本周,他在排名ATP积分榜上排名第242位,正在向法网男单资格赛发起冲击。
“他的使命不只是为自己,还背负着我们那一批球员的梦想和执着。我一直关注着柏哥参加的比赛,无论大小。今年年初,他和我们一起去澳大利亚参加了联合杯。作为上一个时代的球员,他还能和年轻人碰撞,产生火花,这让我很感动。我希望他一直健康地打下去,5年、10年,只要他能打,我都希望他在。”



他说柏衍主动选择了一种“Hard模式”,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网球的热爱是当下很多年轻球员所欠缺的。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在另外一条路上艰难前行。作为上海队的大管家,转换了身份的他希望能够服务好所有人,带领整个团队一起提升。
“转头看看,今年已经是我的第5届全运会了。以前都是以球员身份参赛,三五个人围着我,我只要打球就好了。现在从前台到幕后,我要服务好他们,这是全新的挑战。虽然作为球员我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但在新岗位上还是缺乏经验,所以每天一睁眼就在不断提醒自己,怎样让他们感觉更舒服,如何分担一些他们的压力,好把更多的东西呈现在训练和比赛当中。”
在上海队如此,在国家队也是。过去几年,他以队长、教练等身份参加了戴维斯杯、联合杯、亚运会、奥运会等大赛,和国内最优秀的球员张之臻、商竣程、布云朝克特、孙发京、柏衍、崔杰、特日格乐、郑钦文、张帅、高馨妤等通力合作,让世界看到了一支强大的中国队。
“一个比赛接着一个比赛,每一天都非常充实,充实到我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和整理。我感恩于自己作为一个年轻教练所获得的机会,但说实话,有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想到队友,想到保障人员,想到自己当年和张择、公茂鑫他们一起在戴维斯杯里并肩作战、拼尽全力的过往。
“那个时候还是实力不行,不然不会总是需要拼命,和亚洲对手们打到第五场决胜盘。而且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支队,我们几个也没有冲出去。现在我们人多了,能力提升了,像张之臻已经稳定在TOP50的行列里。但不变的是大家依然在拽着我往前走,我们应该而且一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2022年10月,来自上海的张之臻成为首位闯入ATP积分榜前100的中国大陆男子球员。此前,他已经在2019年打破了吴迪保持5年之久的140位的中国大陆男子球员最高排名纪录。
“前方路若遥远,回头看看从前。看看镜子里的你带着曾经的我,已走了多远。”
在不断改写中国网球历史的过程中,他曾经引用过邓紫棋的一首歌《天空没有极限》。这个“从前”既是他从5岁开始便投身于网球的坚持和努力,也是中国男网一代又一代选手在职业之路上的探索和追寻。



“摸着石头过河”,吴迪、张择、公茂鑫、李喆这一代的球员在打球时经常说这句话。
他们根据自身状态寻找最合适同时最有性价比的教练,看着积分榜上的排名选择比赛,有时成功,也有时失误。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成为了后来者的镜子,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也为他们赢得更多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网球是一项环环相扣、薪火相传的项目,我们享受了前面一代球员创造的福利,大家看到希望,才会给我们投入和支持。而我们能够往前走,也给后面的选手创造了机会。现在像上海队,在张之臻的带领下,能够有盖世威这样的赞助商,有三四个长期的高水平外教,有年轻的教练,这都是非常好的机会。希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像他和郑钦文一样优秀的选手,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想也是中国网球的终极目标。”



对于他所在的上海久事网球队来说,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感召下,2025年2月他们与K·SWISS举行签约仪式。
球队“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和品牌“匠心打磨,精益内在”的精神找到了共同的契合点,双方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职业队”的目标,共同致力于推动上海乃至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球员吴迪”收起球拍,“教练吴迪”看着年轻人们在场上飞奔。
“我真的很佩服现在的张之臻、小布他们,虽然训练和比赛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好,但他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大更残酷。对手球速重、力量大,身高超过1米90的人移动得比小个子还要快。就算真的给我们匹配的条件,我们也不一定能达到他们的高度。所以,不管他们有任何起伏、任何困难,我们都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松要求,尤其是对自己和更加年轻的一代。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现在网球环境这么好,是因为有张之臻、郑钦文他们这一批人的努力。而中国网球未来10年将会走向哪里,又取决于下一批年轻球员的表现。我们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革新,因为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国内竞争的胜利,而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从全运会到亚运会、奥运会,从球员到教练到国家队队长,33岁的吴迪已经在网球世界不同的舞台上扮演过不同身份但都相当重要的角色。他时常感叹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自己还有些浮躁,以至于出现在聚光灯下时思想上偶尔会飘一点儿。但很快他就会把自己拉回来,沉下心来去把事情做好。
“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咱们当运动员的时候什么样子,现在也还是什么样子。因为球是一拍一拍打出来的,没有人能直通胜利。不管有没有被看见,我都希望通过工作,把更多的人带到更大的梦想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