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中,杨成武军政全能并且为人正直宽厚,深受毛主席信赖。1965年军队更换总参谋长时,毛主席优先考虑了“双红一”出身的的杨成武。由于建国后的前几任总长,不是元帅也是大将,杨成武的履历稍逊,所以他刚一上任,职务为“代总参谋长”。
不管怎样,代总长也是总长,各大军区都非常尊敬这位上级领导,包括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许世友坐镇南京十余年,在军区的威信非常高,但因为大形势使然,1966年后他陷入了困境。政治运动很快波及到军队,许世友多次受到莫名指责。
而随着1967年形势进一步扩大化,军区遭到严重冲击。上海是那些人的大本营,造反分子最多,当时上海在南京军区的辖区内,不少干部被诬陷迫害。许世友是大军区首长,暂时没被揪斗,但他预感到了危险,连夜找来聂凤智、陶勇等副手商量对策。
几人的意见有些分歧。后来许司令秘密出发,前往大别山区暂避,聂凤智和陶勇选择留在南京控制局面,并随时向许世友汇报情况。事实证明,许世友的政治敏锐度很高,不久后陶勇将军便不幸离世,而聂凤智也遭到殴打,被非法拘禁起来。
许世友早年是四方面军的骨干将领之一,大别山是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老区,他本人还是新县人,所以对大别山极为熟悉,觉得那里最安全。再加上离开南京时特意带走了警卫连,将军的安全保障暂时无虞。但他这么做有利有弊,除了安全因素外,应该说在其他方面就很糟糕了。
试想一个大军区正职干部,未经请示报备就脱离岗位,一走就是几个月时间,按理来说肯定是违纪的,并且非常严重。许世友在这方面特别敏感:1936年红军“批张”时,许世友受到连累,他因为受不了委屈,气愤之下曾跟王建安等人密谋脱队打游击,结果被告发了,差点丢掉性命。那一次是毛主席及时出手,才保住了许世友。
许世友在大别山住了一段时间后,越发感到不安。现在形势非常混乱,暂时还没有人追究他,可如果主动回到南京,处境又非常凶险。很显然,许司令这回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得赶紧想妥善的办法解决。
他思前想后,认为始终还是毛主席最了解自己、信任自己,除了毛主席外没人能真正解救他。但因为条件限制,许世友此时没办法获得直接跟主席沟通的渠道。但他思维灵活,想到了正担任全军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
许世友认为杨成武很可靠,并且见毛主席比较方便。随即许世友提笔写了求救信,将运动扩大化后南京的乱象、以及自己的被迫应急措施,军区干部们受冲击迫害的情况,都写进信里面,请杨成武呈送毛主席。这封信事关生死,许世友不敢轻信他人,便委派自己的妻子田普,秘密去上海找杨总长。
杨成武收到信之后,陷入了沉思。许世友出身红四方面军,而自己是老中央红军的人,平时都是君子之交,没有很密切的来往。但杨成武身处中枢机构,对各大军区的情况有所掌握,他相信许世友所言应该是事实。
既然许世友处境危急,又那么相信自己,杨成武认为绝对不能有所耽误,需要赶快将信件转交主席。为什么田普是到上海找杨成武呢?因为他正跟毛主席在一起,都暂时离开了北京。此前伟人在湖北武汉视察工作,随后前往上海,正在许世友的辖区内。
杨成武考虑,许世友人不在军区里面,如果毛主席问起相关情况,有人趁机故意抹黑许世友的话,那就变得更糟糕了。想到这里,杨成武梳理了一下思路,立即去向毛主席统一汇报工作,争取解决许世友的事情。
见到毛主席后,杨成武将许世友的密信交了上去,对伟人解释了许世友的处境。正如许世友所料,毛主席确实是很相信他的,其实在主席读过信之后,许司令就已经转危为安了。但毛主席心细如发,接下来做出的一番指示,非常有学问。
毛主席让杨成武安排军用直升飞机,去大别山把许世友接出来,但是先不要接回南京军区司令部,而是直接接到这里,毛主席要接见他。杨成武松了一口气,表示自己马上去办。然而毛主席却叫住了杨成武,叫他先不要着急。
主席特别叮嘱道:要以你的名义、总参的名义安排飞机,但是你就不要飞过去了,让张春桥去接许司令。杨成武一时间没明白主席的用意,一旁的张春桥却当即听懂了。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注重这个细节呢?谁去接有什么区别吗?太有区别了。
第一,专机需要总参谋部派出,而不是军区。因为许世友有顾虑,就担心当地有人会加害他,既然他给杨成武写过信,飞机又以总参的名义派,这样就对上了,许司令才会放心乘坐。
第二,杨成武去接,当然是可以的,但达不到毛主席要的效果。得张春桥去,才行。毛主席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只单纯解决许世友这一件事。
当时张春桥正挂职南京军区第一政委,他的出身大家都清楚,是相关团伙的重要成员。许世友在军队里是老资格,此前能与他搭班子的政委,往往跟许世友的资历大致相当。所以许世友很瞧不上舞文弄墨起家的张春桥。
再加上许世友的危险处境,不正是运动扩大化导致的么?毛主席要借这个机会,敲打造反派不要胡搞,让张春桥向许司令低一下头,亲自去大别山接人,这很好地体现出了主席对许司令的肯定和支持。
张春桥很懂得察言观色,他哪能不知道其中深意?所以马上就去接许世友了。有意思的是,在他临走前,毛主席笑着对杨成武说:成武啊,通知一下许世友,就说人是我派去的,不要开枪打直升机。
原来许世友为了保障安全,在大别山驻地搞起了警戒,防守很严密,以防造反派持械打过来。毛主席的最后一句叮嘱,既有半开玩笑的成分,也能看出对许世友脾气性格的了解。
许世友被接到上海后,在毛主席面前流下热泪,免不了一通诉苦。主席很耐心地听许司令讲完话,并且最后还做了指示:以后在南京军区,谁也不准揪斗许司令!在场的张春桥等人,听得很真切。
为了切实保护许世友,不久后中央还给南京军区发了电报,点名邀请许世友参加1967年国庆庆典。有了伟人的信任和支持,此后许世友的境况彻底改善,军区工作也逐步回归正轨。许司令十分感激仗义出手的杨总长,有一次打猎,他打了一只豹子,专门派人去北京,送了豹皮给杨成武,以示感谢。
晚年的许世友和杨成武,都成为副国级领导人。尤其是许司令,不光在1979年亲自参与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前后后还连任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这在开国上将里面,是一项很厉害的纪录,由他和陈锡联将军共同保持,足见党政军地位之高。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