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罹患乳腺癌的于凤至不得不离开张学良,到美国就医。两人本来商量好由赵四小姐暂时照顾张学良,可却万万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远。

从那以后,即便是签了张学良寄来的离婚协议书,于凤至也始终坚持自己是张夫人。

1987年7月,于凤至在美国从报纸上得知台湾当局已经允许一些国民党老兵到大陆探亲,她立刻写信,托人带给张学良,倾诉了四十多年的相思之苦,并希望两人还能再见一面。

然而,到去世的那一天,她也没能如愿。



1991年,在于凤至去世的一年多之后,张学良才来到美国,当孩子把母亲的遗嘱交给他时,90岁的张学良是嚎啕大哭。

那么,于凤至和张学良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张学良为何要和她离婚?

而于凤至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遗嘱呢?

姐弟

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父亲于光斗以开酒作坊起家,后成为一方豪绅,并在吉林怀德县担任了商会会长。在张作霖还是草莽时,他曾慷慨解囊,帮张作霖逃过官兵的追杀。

张作霖崛起之后,知恩图报,到于府登门拜谢,并第一次见到了于光斗的大女儿女于凤至,甚喜。

那天,张作霖给这闺女占了一卦帖,解卦为“凤命”,正好这丫头又名凤至,于是就力主为儿子订下了这门亲事。

1916年,小两口完婚,当时的张学良只有15岁,而于凤至大他3岁。

洞房花烛之时,18岁的于凤至肯定想不到眼前的这位翩翩少年将是自己一生的劫数。



因为是包办婚姻,桀骜不驯的张学良对于凤至并没有什么感情。无奈之下,疼儿子的张作霖只能告诉他:“你的原配,我定,你在外边有啥事儿,我不管。”

结果,新婚后没老实两年的张学良便在沈阳的名利场中花天酒地,招蜂引蝶,还经常跑到天津、上海肆意挥洒,回到家,则对于凤至不理不睬,甚至都懒得看她一眼。

然而,知书达理的于凤至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对张学良始终包容,给他生了3儿1女。在张家,她是一个好妻子,也是一个好儿媳。她尽心侍奉公婆,把家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佣人也从来没有架子。

张作霖夫妇对这个儿媳十分满意,也很宠爱,张作霖还主动送她去东北大学进修文法。这多少给了于凤至些许慰藉。

张学良也不是没良心的人,也问过于凤至为何对自己没有怨言。而于凤至只是告诉她:“我是你姐,我怎么能不宠你?”

慢慢地,张学良以姐称呼于凤至,对于凤至也越来越尊重。



于凤至不但主内,对外也是一个“大女人”。

1925年,孙国父逝世,在国葬上,是于凤至陪着宋庆龄。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遇害身亡。是于凤至挺身而出,与日本人巧妙周旋,为丈夫秘密返回东北接过军政大权争取了时间。

1931年,“九一八”后,于凤至陪丈夫来到北平,带头捐款,号召抗日,同时与国际人士频频会晤,为国为家乡积极奔走。

她还关心教育,在她的推动下,128所新民小学遍布东北,惠及百姓。

但是,即便于凤至如此贤良淑德,少帅对她也只是尊重,在外边仍然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自己的幸福。

谷瑞玉,是天津杨柳青一家大户的千金。1922年,18岁的谷瑞玉在一次家宴偶遇张学良,两人都会英语,相谈甚欢。一年后,张学良要从英国人那为东北军买一批新型飞机,谷瑞玉则成为他的贴身翻译。

1924年9月,直奉爆发第二次大战。谷瑞玉又冒死到前线日夜陪伴张学良。



此事过后,张作霖默许儿子和谷瑞玉于1924年10月在天津结婚。但张学良一直没敢把这二房带进沈阳的大帅府。

毕竟,姐姐虽然是姐姐,但也是他的原配大少奶奶。

不过,张学良和新欢在甜蜜过后,两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就浮出水面。1927年,两人分居。1928年6月,张作霖意外身亡后,本来是秘不发丧,可谷瑞玉却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去了沈阳,这引起日本人的怀疑。

1928年冬天,张学良与蒋介石密谈“易帜”,看不上张学良的杨宇霆等人便想方设法收买谷瑞玉。结果,杨宇霆请谷瑞玉与张学良吃饭时,张学良差点被暗算。就此,两人反目。1931年初,张学良与谷瑞玉离婚。

这场风波过后,于凤至以为张学良能回心转意,可万万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四小姐

1912年,赵一荻出生在香港,因为落地那天天现彩霞而得名。她在家里是四闺女,所以又被称为赵四小姐。1928年,16岁的赵四在天津偶遇了28岁的张学良,并于1929年冬,给少帅生下一个小少帅。



不久之后,很久没回沈阳的张学良在大帅府支支吾吾地把此事告诉了于凤至。出乎他意料的是,于凤至平静地接受了。

更令张学良意外的是,于凤至在转天一早,冒着大雪,步行把赵四的孩子接回家里,这是要给无辜的孩子一个名分。

又过了几日,于凤至把赵四也接到了大帅府,并与赵四姐妹相称,照顾有加。

如此,三人开始一起生活。于凤至仍是女主人。张学良对外国人把赵四称作自己的秘书,对中国人则称她为侍从小姐。

“西安事变”爆发时,于凤至正陪着孩子们在英国上学,当他听到丈夫被软禁后,立刻给孩子们办理停学,并只身返回中国。在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后,她开始陪伴身陷囹圄的丈夫。

在此后的3年里,两口子辗转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而在此期间,两人在伦敦的二儿子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作为母亲,虽然心如刀绞,但于凤至却默默忍受了一切。

然后,命运并没有放过她。在贵州时,于凤至罹患了乳腺癌。



1940年初,宋美龄帮助于凤至联系了美国的权威医生。于凤至不得不离开张学良赴美治疗。张学良在美国的朋友也帮于凤至安排好了住所和医院。在分开前,两人商定让赵四继续照顾张学良。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

抵达美国后,于凤至先后接受了3次难度极高的肿瘤摘除术,取出了3块鹅卵石一般的肿瘤。但是,因为癌细胞已经转移,她不得不在一年后切除了左侧乳房。此后,痛苦的化疗又让于凤至出现了严重的脱发,本就瘦弱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体重连100斤不到。

出院之后,于凤至暂住女儿和女婿家,虽然孩子们照料精心,她也逐渐康复。但她发现丈夫获释还遥遥无期,在美国生活、治疗都需要钱。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钱的重要性。

机缘巧合之下,有一次,张学良一个美国朋友的夫人带她去股票交易所散心。这让于凤至发现了赚钱的机会。而她似乎天生就有经商头脑,在交易所顺风顺水,财富迅速增长。

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于凤至懂得进退,不再继续在股票上冒险,而是把资金转投到更稳妥的房地产行业。这让她成为了真正的百万富婆。

孔祥熙有一次托人告诉她好莱坞山顶有处别墅,适合居住和养生,并准备买下来送给她。但于凤至婉拒了孔祥熙的好意,自己一掷千金,不但买下了孔祥熙看重的那座别墅,连临近的一座也买了。

据说,其中一座是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过去住过的,而另一座则是“玉婆”伊丽莎白·泰勒住过的。

但是,这一次,她不是为了赚钱。



买下别墅后,于凤至按照当初她和张学良在北京居住的顺城王府内的样式进行了装修、布置。她自己住一座,另一座呢,她希望有朝一日丈夫获释后,能和赵四一起住。

从那以后,人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一个中国老太太在好莱坞的山顶公园里练习太极拳,晚上,这位老人还会散步,无论风雨。

于凤至就是要让自己好好活下去,等到与丈夫重逢的那天。

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

永别

在有了经济基础后,于凤至开始积极利用美国的上层关系和舆论营救自己的丈夫。

美国各大报纸不但对蒋介石和台湾伪政府开始各种抨击,甚至有议员还准备在国会将督促台湾方面释放张学良列入议程。这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便有了杀张之心。



张学良的老友、国民党元老张群因为洞悉内幕,或者是受了蒋介石的指派,赶快亲自飞往美国,劝说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但于凤至义正言辞地拒绝。

可不久之后,张学良的离婚协议到了。

公认的说法是宋美龄让张学良信了基督教,而基督教不允许重婚。所以,张学良要娶赵四的话,就必须和于凤至离婚。

最终,为了成全,也为了张学良的人生安全,于凤至含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但是,在她内心自己永远是张夫人,直到死,她都要求其他人称呼自己为张夫人。

说到这,很多人会问:于凤至为何不去台湾找张学良呢?

宋美龄后来谈过原因。



首先,因为在分别时,张学良为了于凤至的安全,嘱咐过她无论病情如何,都不要再回来。作为传统女性,于凤至对丈夫的话言听计从。

其次,蒋介石对美国十分忌惮,于凤至只要在美国,蒋介石其实是不敢动张学良的。

此外,对于于凤至来讲,她要在美国努力赚钱,为张学良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可直到闭上眼,她都未能如愿。

1987年7月,随着台湾允许老兵返回大陆探亲,于凤至也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倾诉相思之情,并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他们可以重逢。

然而,张学良在回信中,只是报了平安并祝福于凤至,并未答应重聚一事儿。

于凤至的秘书清晰地记得老太太在把信反复看了几遍之后,便将信狠狠地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

从那时起,老太太日渐虚弱,眼神愈发空洞。

1990年3月30日下午5点半,93岁的于凤至突发心脏病,陷入弥留。当时,她不能说话,却始终盯着墙上的照片。那是他和丈夫在1934年旅欧时拍下的合影。



生前,于凤至留下遗嘱,一是将房产别墅和财产留给张学良,二是要在墓地留两个墓穴,左边的是自己的,右边的是留给张学良的。按传统,右为上,在她心里,少帅永远是自己的丈夫,是她永远的天。

在她的墓碑上,用英语刻着名字FENG TZE CHANG,翻译成中文就是张凤至。

在于凤至去世一年多之后,张学良在1991年5月终于能到美国探亲。儿女陪着他去看了于凤至曾住过的别墅。当孩子们把于凤至的遗嘱交给他时,90岁的张学良嚎啕大哭。

他明白这位姐姐始终深爱着他。

遗憾的是,好莱坞山顶的别墅没能等来它的主人。张学良在获得自由后,携赵四一起到夏威夷定居。

直到今天,于凤至身旁的墓穴仍然空空如也,她仍在苦苦地等待丈夫的归来。

素材来源:
中国新闻网丨张学良先生的三次婚姻
光明网丨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